【孕期問題】子宮肌瘤會影響懷孕嗎?你一定要知道的7種要接受治療的情況
什麼是子宮肌瘤?各類型子宮肌瘤的症狀分別有哪些?本文將為你列出,子宮肌瘤可能引發的7種危險懷孕情況,以及常見的治療法,值得孕媽咪們提前注意與觀察。
有子宮肌瘤能夠正常懷孕嗎?子宮肌瘤屬於一種良性腫瘤,原則上只要不嚴重壓迫到子宮內膜,大多不會影響懷孕。雖說在懷孕期間,受到雌激素的作用,可能會使子宮肌瘤變大,但大部分子宮肌瘤都能與胎兒和平共處,最後順利完成分娩,因此孕婦們不需過度擔心。除非在懷孕過程中,因為肌瘤衍伸出危險的懷孕情況,如早產、流產等併發症,才會需要在孕程中立即處理,否則大多數醫師建議,在產檢時持續追蹤觀察即可。
讀到這裡,相信許多有子宮肌瘤的婦女,在懷孕期間也有一樣的擔憂。到底懷孕時,子宮肌瘤會不會來搗亂,影響孕期的順利,這是每個有肌瘤的孕婦都想知道的問題,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話,請繼續閱讀下去。
何謂子宮肌瘤?
健保署統計,在台灣約有25%的婦女,有子宮肌瘤的問題發生,但幾乎大部分都是良性的肌肉瘤,因此不需要過多擔憂。子宮肌瘤是因為子宮的肌肉細胞,受到雌性激素的作用,而產生增生的肥厚所造成的。大部分的子宮肌瘤都是小顆的且不太會長大。至於,為什麼會產生子宮肌瘤,這跟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都有影響,醫界目前尚無定論。
圖片來源: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fibroids
子宮肌瘤位置、大小決定是否需要積極處理它
子宮肌瘤因長的位置不同,產生的症狀也有很大差異。子宮肌瘤生長位置大致上分為3類:
- 漿膜下肌瘤(長在子宮最外層):這類型肌瘤是往子宮外突出生長,通常長到體積大了之後才會被發覺。從腹部觸摸會感到有腫塊,容易壓迫到子宮周圍器官,如膀胱或直腸,引起頻尿、排尿困難或便秘等情形。由於漿膜下肌瘤生長位置,位於子宮外圍,通常不影響懷孕,只要定期追蹤肌瘤大小即可。
- 黏膜下肌瘤(長在子宮腔附近):由於肌瘤長的位置在子宮內膜下,且這類型肌瘤是往子宮腔內的方向生長,因此即便肌瘤的體積不大,都會造成子宮收縮不完全,無法在經期時收縮止血,導致大量或不規則的出血、經痛等情形,容易使婦女感到貧血。
- 肌肉內層肌瘤(長在子宮肌肉層內):以上兩種情形都可能會發生,若是靠近子宮外表且較大顆,子宮會感到脹大或壓迫感。無論是黏膜下肌瘤或肌肉內層肌瘤,都可能會擠壓到輸卵管,造成子宮內膜不平整、子宮腔變形的情況,影響受孕或懷孕過程。
子宮肌瘤不一定會在孕期間長大,也不一定會引發孕期併發症,如不影響孕期寶寶生長或造成孕婦身體不適,通常醫生會採取追蹤觀察的治療方式,再決定是否進行特殊處理。
子宮肌瘤的一般常見症狀
- 經血過多:當肌瘤長在子宮內層,特別是靠近子宮腔(黏膜下肌瘤)的位置,容易有出血症狀,多數患者會有經期延長、經血量變大、經痛等症狀,嚴重出血者會有引發貧血,需特別注意。
- 壓迫感或慢性骨盆腔疼痛:當肌瘤長得太大,會造成骨盆腔充血,或子宮肌瘤的組織壞死,因而使骨盆腔感到疼痛,或是壓迫到附近器官如膀胱或腸子,產生壓迫感,以及頻尿或便秘等症狀。
- 不孕症:透過子宮肌瘤引起的不孕症機率低,倘若排除所有不孕因素,就可能要確認是否是子宮肌瘤造成不易受孕。
子宮肌瘤可能引發的7種危險懷孕情況
- 不孕:子宮黏膜下肌瘤,容易使子宮腔變形,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懷孕率下降。
- 子宮外孕:肌瘤的位置如果壓迫到輸卵管口,會影響受精卵移動,就容易導致子宮外孕的情形。
- 流產:若肌瘤位置靠近胚胎著床處的子宮內膜區域,使局部血液供應量不足,不利胎盤發展,如此一來便容易導致流產。
- 胎盤早期剝離:如胎盤生長位置恰巧蓋在子宮肌瘤上方,且肌瘤體積大於7-8公分以上。胎盤下方的大顆肌瘤,會使胎盤造成缺血和蛻膜壞死,進而誘發胎盤剝離。
- 胎位不正:巨大或多發性肌瘤,會導致子宮腔扭曲變形或子宮體形狀異常,增加胎位不正的機率。
- 肌瘤扭轉或腹痛:有莖的肌瘤且大小超過5公分,容易造成肌瘤扭轉,引起強烈腹痛。若肌瘤成長速度太快,血液供應量不足,導致肌瘤細胞壞死,就會產生腹部劇痛、體溫上升、白血球增加等發炎症狀。
- 影響陰道生產:如果肌瘤生長位置剛好在子宮體下段或子宮頸,會影響陰道生產的可行性。肌瘤會干擾子宮收縮的強度與規律性,導致產程延遲。必要時,醫生可能需要以剖腹生產方式協助孕婦分娩。
常見的治療法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大部分無症狀,因此醫師會採定期追蹤的治療方式,唯有在以下情況會建議進行手術:
- 有嚴重症狀且使用藥物無法改善。
- 肌瘤長大速度快,懷疑有惡性病變。
- 預估離停經還有5年以上,定期追蹤發現肌瘤持續長大超過7-8公分。
一般來說,治療方式分成藥物及手術治療2種:

【藥物治療】
- 避孕藥、避孕器:避孕藥含有黃體素,可用於減少經血量,但無抑制肌瘤生長的效果,同樣也無法讓肌瘤縮小。
- 柳培林(Lupron):含有促性腺釋放激素成分(GnRH)的藥物,一個月注射一次,可抑制腦下垂體對卵巢發出訊號,讓卵巢暫時分泌黃體素與雌激素,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但會使患者出現更年期症狀,且停藥後肌瘤可能會再復發。
- 恩惜膜(Esmya):一種黃體素接受器拮抗劑,可單獨阻斷肌瘤上的黃體素接受器,達到縮小肌瘤、減少月經量的效果,但可能造成月經不規則,服藥後需長期追蹤。

【開刀治療】
- 海芙刀(HIFU):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herapeutic-System)的簡稱,利用超音波聚焦加熱技術,將體內腫瘤消融使組織壞死,不需要開刀或全身麻醉,但若手術中聚焦不精準,可能會使局部組織受傷。
- 腹腔鏡手術:適用於小顆肌瘤且沒有嚴重沾粘的患者,手術傷口小且恢復期較短。
- 子宮鏡手術:只適用於黏膜下3公分的小顆肌瘤,但由於需從陰部進入子宮腔進行手術,不適合沒有過性行為的患者。
- 開腹手術:適用於有大顆或多顆肌瘤且沾黏嚴重的患者,但會造成大的傷口且恢復期較長。
至於,剖腹產能否一併切除子宮肌瘤?答案是建議不要,因為懷孕期間雌性賀爾蒙高,且懷孕時子宮呈現充血狀態,血液量相當充沛,容易在手術過程中造成大量出血的危險。加上在孕婦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等到分娩後再處理較為安全。當然每個人的肌瘤狀況不同,請與您的婦產科醫師好好溝通後再作決定。
看到這裡,應該都能夠了解,其實子宮肌瘤對於懷孕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大多都可以順利生產,對於胎兒的健康影響也不大。除非在懷孕過程發生流產、不孕、胎盤早期剝離、胎位不正、子宮外孕、肌瘤扭轉或腹痛、影響陰道生產等危險情況,才會需要積極處理肌瘤,相信只要在懷孕期間與醫師配合,定期追蹤觀察子宮肌瘤發展,就能夠順利產下健康寶寶。
文/Grace Lin
Hits: 596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