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寶寶「臍帶繞頸」時,害怕的父母該怎麼辦?
懷孕固定產檢的小草,跟先生一起回診時,掃完超音波,醫生突然說:寶寶有「臍帶繞頸」的情況,聽到這裡,父母的心都涼了一半。立刻著急得詢問醫生怎麼辦? 繞頸? 寶寶會不會窒息? 還能不能呼吸? 孩子生命有沒有受到威脅,醫師回覆,希望小草和先生先回家觀察,看寶寶臍帶會不會自己繞出來,如果沒有胎動或感覺有問題,請趕快回來掛號看診。
被害怕覆蓋滿頭的小草,連忙打電話問身邊的生過孩子的友人,有沒有人跟他有過類似的情形? 到底要觀察什麼,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呢?種種的疑惑不安,都讓小草擔心的吃不下飯。
懷胎的你,是不是遇到也跟小草一樣的情形呢? 聽起來很可怕的「臍帶繞頸」到底是什麼狀態,家長們能為寶寶做些什麼,好去改善這個狀態。
為此,我們搜尋並整理出相關訊息,讓慌亂不安的孕媽咪們能瞭解,有幾個方向讓你認識「臍帶繞頸」,同時將觀察的情況與醫師討論,供醫師做續相關處置。
臍帶的功能
首先要來認識這條偉大的帶子,它的構造與功能,主要是連結寶寶和母親胎盤的通道。常規來說臍帶的長度約有50-60公分,扮演輸送養分的角色,由兩條臍動脈和一條臍靜脈合作而成。
運送過程為寶寶的臍動脈,將自身的代謝廢物,排放至媽咪的體內血液,經由血液流動。媽咪的胎盤,走另一條臍靜脈,將母體乾淨的氧氣與營養,送回胎兒,完成循環利用。
未來等到出生後,臍帶被剪斷後,寶貝才開始使用自己的肺部呼吸,當然在懷孕後期,寶貝會在母體內先自主呼吸練習,但氧氣供應還是主要來自臍帶,因此臍帶是有彈性且光滑的飄浮在羊水裡面。
容易「臍帶繞頸」的週數
在懷孕過程中,寶寶變大,常發生臍帶繞頸的週數,多半在懷孕的中後期,大概在週數20周以上直到40周之間,都有可能發生。
大部分21-24周以前,只會大約1成的寶寶會經歷「臍帶繞頸」,以機率上來說,隨著週數變大,一直到40周,會有2-3成的寶寶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臍帶繞頸沒有影響寶寶氧氣和食物交換,基本上急迫威脅到胎兒的並不多。
除非臍帶受到壓迫,血流無法交換,供給寶寶需求,這時寶寶的成長速度就會受到影響,醫師也會留意「臍帶繞頸」或是「臍帶壓迫」做進一步處理。
發生「臍帶繞頸」的原因
後期寶寶比較容易活潑的動來動去,做各種動作,如:縮成一團,伸懶腰,來回翻滾,大力伸展,亂踢…等,一般來說,臍帶是漂浮在羊水中,與寶寶在同一空間內,隨著寶寶成長,可活動的空間越來越狹隘,剛好寶寶做上面的動作時,臍帶不小心容易繞到寶寶的身體,有可能會纏繞到頸部,四肢或身體其他部位,但因為是鬆鬆的帶子,在繞上後過一些時間,寶寶臍帶有可能再自行繞開部位。但實際會造成「臍帶繞頸」的因素,目前沒有個明確的答案可預防。
醫療上檢查出「臍帶繞頸」的方式
固定產檢醫師都會用超音波檢查,一般2D超音波就可以檢查出約4成準確率,杜卜勒彩色超音波則會診斷出8成,更進階的3D或4D則可以看到將近100%。然而有「臍帶繞頸」情形,醫師會告訴你,寶寶的「臍帶繞頸」繞的是什麼樣的狀態。知道寶貝有這個狀況,父母回家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觀察些什麼重要的事。
「臍帶繞頸」,家長可以觀察胎動
像小草的情形,醫師建議他回家與先生觀察寶寶胎動,不要小看觀察這個動作,是個很重要的紀錄。用來幫助父母判斷,胎內的寶寶「臍帶繞頸」有沒有影響活動度,甚至養分是不是有順利傳送給寶寶。
所謂胎動,有分成細微的動與大動作的感受,細部的比如說:寶寶在打呵欠、手掌張開關起來、伸展手腳,這些媽咪不一定可以察覺到,反觀,寶寶較大動作的翻身或是踢踢,媽咪會覺得有人在踢你,在後期一點的時間可以看到肚皮上有明顯東西滑動的浮起的樣子。
大約19-20周開始會陸續感覺到胎動,在28-36周時,胎動會是最明顯的,直到要準備生產前,胎動的頻率會漸漸下降,但不至於完全沒有。
寶貝可能整天都在動,我們觀察方式為每天固定三餐時段,通常在一個小時內,有一定次數的胎動感,常態來說,一小時中3-10次胎動就算是正常,若是低於3次,可能寶貝在睡覺或是休息,在繼續觀察下一餐前的情況。特別注意如果3個小時以內,胎動不到10次或是都沒有動的感覺,請盡快到診所或醫院,進行檢查及治療。
胎動通常都是連續的,所以計算時,請記得等上次停止後,再重新計算下一次,想增加觀察次數,可以在晚上睡前,再測定看看寶寶動的情形。
現在網路上,也蠻多免費的胎動紀錄APP,可以供有需要的媽咪上網下載,記下寶寶動的次數與頻率,供父母及醫師判斷使用。
胎動不只是「臍帶繞頸」才要觀察,在懷孕中後期,媽咪也要留意自身的胎動情形,與前一天相比,有任何異常或不適感,請媽咪盡快就醫。
需要立即就醫的情形
胎動的多寡是跟一般情況來比,媽咪可以觀察寶寶活動的習慣,有些是早起的鳥兒,早晨動得比較多,有些則是貓頭鷹型的寶寶,常在晚上才會胎動明顯。
平時喜歡活潑動來動去的寶寶,這時胎動突然頻率增加,再繼續觀察看看,若是1小時內超過10次以上,可能要趕快看醫師,以檢查寶寶是否有異狀。
反之,如果是文靜的寶寶,頻率本來就不高,但又突然變很低,或是沒有胎動,這時候父母就要趕快去看醫生。
「臍帶繞頸」可以自然產嗎?
大家得知自己的寶寶「臍帶繞頸」後,另一個想知道的答案是,這樣孕媽咪還能不能自然產呢?
這就要看臍帶纏繞的部位在哪裡,繞到的地方有沒有導致胎位不正,比方說寶寶的胎位是橫向產道、屁股朝下、額頭面對子宮頸,又因臍帶繞到頸部、四肢或是身體,寶寶無法翻身再回正,這時候就是胎位不正,可能醫師就會建議剖腹產。
如果有臍帶繞頸,但胎位是正常落在枕骨前位,醫師還是會考慮請媽咪自然產,只是在生產準備過程中,會緊密監測寶寶的心跳聲音,若是突然臍帶受到壓迫,醫師當下會選擇緊急剖腹產,以保護寶寶和媽咪的安全。
寶寶「臍帶繞頸」,當父母的心態調適
懷孕以後,寶寶的任何情況都會影響到媽咪的心情,每位媽咪都會想給寶貝最好的,比如:定期產檢,飲食,運動…等,但努力了這麼多,有時候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尤其是聽到寶寶「臍帶繞頸」了,光是想像這畫面,像我們大人遇到這樣,是不是就不能呼吸或者危及生命。
然而有許多媽咪除了焦慮以外,更多是自責的感受,覺得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才會造成寶貝「臍帶繞頸」,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內疚的母親們,有個解放的空間與依循,不是你的錯,相信你的寶寶繞來繞去,相信有天會繞出順暢的路,開心繼續與媽咪共度未來的孕期生活。
文 / BoN Chen
Hits: 143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