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初期有出血,是不是流產了!可能因素與處理辦法,通通告訴你
民間習俗常說懷孕不滿三個月,先不要跟身邊的人說,擔心如果一懷孕就先跟大家分享喜悅,可是胚胎還沒有很穩定,最後留不住孩子,導致長輩及親友失望。
所以大家在發現自己懷孕時,都有個習慣是不會大肆宣揚,因為前三個月是最不穩定的。在一開始懷孕其實狀況很多,最令準爸媽害怕的是遇到內褲上有血的情形,見到血第一個想到的是,該不會流產了吧!
出血的因素有許多種,面對出血緊張無助的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可能的原因及怎麼處理。
我們統整了一些資料,與正在驚慌失措的你分享,包括:
- 先觀察出血型態
- 懷孕初期出血的6大原因及處理辦法
懷孕初期的出血不一定都是流產,切記不要對號入座,讓自己慌亂不安,也有其他因素會流血。不管如何都是個警訊,提醒我們小心謹慎處理。
文章目錄
先觀察出血型態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要找出流血的原因之前,先請孕媽咪觀察自身的出血的型態,如:血液顏色深淺、流血速度的快慢、血量的多寡以及有沒有伴隨身體或其他部位疼痛等。這樣可以在就醫時,幫助醫生盡快診斷,並且給予處置。
透過孕媽咪過去觀察經血顏色的經驗得知,月經來的前幾天,流出的經血多半是呈現鮮紅色或是暗紅色,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因為血液中的鐵氧化成咖啡色,如果又繼續累績這樣的血液,長時間下來血色就會變成黑色。
因此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判斷流血速度的快慢,倘若是咖啡色或是黑色,表示不是及時的出血,而是原先在體內滯留比較久的血塊或是液體,並非持續性出血,流速也會較為黏稠緩慢。
如果用衛生紙擦拭,紙上有微量粉紅色液體,則是少量出血再加上部分陰道分泌混合物,流速雖快但量也不多。
最需要注意的是,流出來的血液是鮮紅色、流速快且沒有停止,有些人又同時有下腹疼痛的狀況,代表身體正在出血,此時必須立刻去看醫生。
接著跟你一個個探討及說明,出血型態還有可能因素,進一步讓準爸媽將觀察到的情形跟醫師討論。藉此縮短醫生判斷時間,盡快精準進行檢查及治療。
懷孕初期出血的6大原因及處理辦法
-
胚胎著床不穩定
懷孕初期最常見的出血原因,大概就是胚胎沒有附著在子宮上很穩固,也有別名是「脅迫性流產」。胚胎在輸卵管慢慢移動到子宮,並崁入子宮內膜完成著床,若接合處沒有牢固抓緊,則有少量出血的現象。
- 出血型態:排出帶有粉紅色或咖啡色的血液,多半是一點一點或是血絲狀。
- 如何處理:胚胎著床不穩定導致的出血,好發時間多半在懷孕初期,受精後1-2周就會發生,常被誤認為是月經。因此就月經週期判斷,是否在排卵期附近受孕,還是其實是常規月經,不確定的話,可以到醫療院所檢查是不是著床出血。處理可以用護墊先墊在內褲上,再觀察看看後續出血情況。至於是否需要補充黃體素,穩定子宮內膜,以改善著床出血,這有待醫生進一步評估。
-
子宮外孕
胚胎沒有附著在正確的子宮腔內,而是著床在輸卵管的位置上。子宮外孕的機率大約2%,通常是輸卵管的功能不佳,沒辦法將受精卵送回子宮,而輸卵管無法像子宮有彈性,隨著胚胎成長,有擠破輸卵管造成出血。在懷孕約5~6週進行超音波檢查時,如果看不到子宮內有胚囊,再加上抽血發現hCG指數高於平常的數值,就有可能是子宮外孕。
- 出血型態:流出咖啡色或是黑色血液,量大或小且合併內出血,重點是有明顯或是劇烈腹部疼痛情形。
- 如何處理:若是子宮外孕,當胚胎很小時,會注射藥物讓它自行萎縮,並固定追蹤hCG濃度,讓濃度下降,若是沒有下降到一個標準,則會再補打。若胚胎已經成長到壓迫輸卵管或導致內出血,會透過手術移除胚胎。
-
子宮頸息肉
息肉是一種良性的腫瘤,有些女孩會在子宮頸外口長出息肉,息肉的表皮組織脆弱又有許多血管,若有碰撞或是摩擦,就容易有出血的現象。
- 出血型態:出血量很像月經,顏色多為鮮紅或是咖啡色。
- 如何處理:經由超音波及內診診斷出子宮頸息肉大小,因懷孕關係,不一定立即開刀處置,依據準媽咪情況,醫師給予局部藥物塗抹。如果出血狀況沒有改善,息肉大到影響胎兒,則會進一步安排割除息肉。
-
子宮頸糜爛
陰道反覆細菌感染,導致子宮頸發炎,子宮頸為保護自己,不讓陰道細菌入侵,子宮頸內部的洞口會往外翻開,持續碰撞或摩擦會有出血情形,就是「子宮頸糜爛」。通常是性行為後,比較容易發生。性行為次數越頻繁,刺激子宮頸摩擦發炎,越容易產生子宮頸糜爛。
- 出血型態:少量出血,但有陰道不適的感覺,陰道有黃色或黃綠色分泌物增加,些許味道,不一定會有疼痛情況。
- 如何處理:若有不適感,請就醫,醫師會給予塞劑或是口服,外塗用藥,以防止不斷陰道感染,進而糜爛狀況更嚴重。
-
葡萄胎
葡萄胎不是正常的懷孕胚胎,主要是胚囊中沒有長出真正的胚胎,萎縮形成過多的胎盤絨毛組織,進而形成一顆顆透明像是葡萄般的空心泡,充滿整個子宮。成因不清楚,大約機率是千分之一。
- 出血型態:血量較多,就像月經來一樣的量,甚至有可能血流不止。常伴隨有很嚴重的噁心、嘔吐的症狀
- 如何處理:若有不適感,請就醫,盡快安排手術取出。
-
自然流產
大家最害怕也不願意聽到的出血消息是流產,懷孕初期胚胎不穩定,著床不穩導致有裂縫,從縫隙中流出血。適者生存,不適者就被自然淘汰,雖然殘忍,但8成的因素都是胚胎發育不良,寶寶選擇先離開,等待更好的機會再成為你的小孩。只有剩下2成的問題是胎盤有缺損或是精卵異常。
- 出血型態:血量或血塊量較大,比月經來的量多上許多,甚至有可能血流不止。常伴隨有很嚴重的骨盆腔或是腹部疼痛
- 如何處理:請盡快到婦產科就醫,一般來說會服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讓它自然收縮排出胚胎,服藥期間會有出血及疼痛感,此時醫生會搭配一些止痛藥。約14天後停止出血,醫師會約回診,再用腹部超音波檢查。大約再過2個月,子宮漸漸恢復,月經也會跟著來潮。
以上是需觀察出血的重點,以及介紹6點關於懷孕初期出血可能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你可能會對以下文章感到興趣:
請準爸媽可以多留意,但不過度緊張,小心謹慎面對,讓你們找出各種可能性,對症下藥,盡早就醫,治療與改善不舒服的感覺。
平時多多保養女孩的子宮,有異樣的話,在懷孕前面先追蹤或處理。保持陰道清潔及不讓它反覆感染,進而保護到子宮頸和子宮。
若是女孩有打算要懷孕的計畫,就要開始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心情愉快,睡眠穩定,均衡營養,讓子宮和身體處於最佳狀態,預備讓胚胎有個健康,又適合成長的家。
文 / BoN Chen
Hits: 862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