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第一課-新生兒奶量要多少才夠
當順利抵達懷孕旅程的終點站-分娩之後,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這是一個新的生命,他的一切都掌握在爸媽的手上。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迎接新生兒是喜悅的事情,照顧新生兒更是一大挑戰。其實新生兒剛出生只會做三件事情,睡覺、喝奶、排便排尿。所以有沒有睡飽?有沒有喝飽?還有排便排尿的顏色與次數都是觀察一個新生兒的基本重點。今天來聊聊,新生兒奶量應該要怎麼計算及判斷才知道寶寶有沒有喝飽或者會不會喝太多。
文章目錄
新生兒所需的奶量建議
其實新生兒跟成人一樣,每個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的人可以一餐吃很多食量很大,有的人卻只能少量多餐。不過為了讓新生兒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在醫學上才會有一個新生兒所需奶量的判斷依據,讓新手爸媽可以稍微判斷一下。這個數據只是判斷而非絕對,不是新生兒喝不夠就一定要硬餵到夠,這只會讓寶寶吐奶而已,也不是新生兒喝超過就必須要減量,讓新生兒處於飢餓狀態。只要新生兒的生長曲線正常,新手爸媽們就不需要對於奶量過於斤斤計較了。
對於新生兒每天的需求奶量建議通常是每公斤120C.C.~150C.C.左右,最低不可以低於每公斤100C.C.。但針對剛出生的新生兒又不一樣了,通常出生五天以內的寶寶,每公斤需求的奶量為每公斤30C.C.~50C.C.,超過五天以後就是每公斤至少需要100C.C.。
總需求奶量知道之後就是計算每餐需要餵奶的量了,剛出生的新生兒每餐需要的量較小(因為他們的胃很小),約5C.C.~7C.C.左右,所以餵奶的次數與時間較多與密集,類似少量多餐的概念,但伴隨著新生兒的成長,餵奶次數會趨於4小時餵一次,所以每餐所需的奶量就有以下的公式可以計算:
(體重×150 c.c.)÷ 每天餵餐次數 = 一餐的奶量。
假設寶寶現在2個月大,體重落在5公斤左右,一天需要喝6餐,那麼每餐的奶量就是150*5/6=125C.C.。
以下提供0~6個月的新生兒每次喝奶平均的攝取量,讓新手爸媽可以參考,觀察自家寶貝是否有攝取足夠或過多的問題。
- 出生-2週:60-120 c.c.
- 2週-2個月:90-150 c.c.
- 2個月:120-180 c.c.
- 3個月:120-200 c.c.
- 4-6個月:150-240 c.c.
不同的餵奶方式,奶量計算也不同
上述提到的計算方式大多是針對瓶餵配方奶的新生兒,因為是瓶餵,所以才能計算喝奶量的多寡。但除了瓶餵配方奶以外還有兩種餵奶方式,那就是親餵以及瓶餵母奶。因母奶比起配方奶更好吸收消化,所以它的間隔時間會比配方奶短。以下針對不同的餵奶方式給予奶量計算的說明:
- 全母乳親餵:建議是每2-3小時餵奶一次,每次餵奶時間約為1小時,等新生兒吸到不想吸就可以了,但因為親餵母奶無法計算餵奶的量,建議新手爸媽可以透過排便及排尿量來推測奶量是否充足,如果每天可以換尿布達6-8次,每次尿布都可以裝滿,那就表示新生兒的奶量攝取是足夠的。
ps:你可能會對以下文章感興趣:親餵寶寶這條路,時間很重要 - 瓶餵母乳或配方奶:有的媽媽會因為奶量不足或過多,或者因乳頭太短不能選擇親餵的方式,卻又想給新生兒母奶的營養,就會選擇將母奶擠出來用瓶餵的方式餵奶,這時候就可以計算新生兒攝取的奶量了,因母奶較好消化,建議3-3.5小時餵奶一次,攝取量的計算方式一樣是每公斤120C.C.~150C.C.。如果是瓶餵配方奶,則建議4小時餵奶一次,計算奶量的公式相同。
判斷新生兒是否有喝飽的方式
透過瓶餵的方式比較能計算新生兒喝了多少奶量,不過就算是透過親餵母奶的方式,新生兒只要喝飽了,自然就不會再吸奶,最簡單的方式先透過新生兒的反應來判斷。另外還可以透過換尿布的次數、尿液的顏色味道、喝奶的次數、餵奶後新生兒的反應、新生兒的體重身長曲線發展來判斷奶量的攝取是否足夠。
- 換尿布次數及排便尿液顏色及味道:在新生兒出生後的前兩天,至少會排尿1-2次,此時的新生兒的尿液會呈現紅色的結晶尿,但這樣的狀況會在出生後第三天消失,若第三天之後仍出現紅色結晶尿,就表示新生兒的奶量不足。
從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三天開始,新生兒每天的排尿次數為6~8次,所以新生兒一天需要更換6次以上的尿布才算是奶量攝取足夠。如果新生兒的奶量攝取充足,不管是瓶餵還是親餵母乳,新生兒的尿液會呈現無色透明狀,或者是淡淡的黃色且沒有味道。如果新生兒的尿液呈現暗黃色或者尿布有紅色的沉積,出現很臭很難聞的味道,就表示新生兒的奶量攝取不足,可以選擇增加餵奶的次數或是改變親餵的哺乳姿勢。
對於純母奶的新生兒來說,也有可能是母奶的分泌量不足,導致新生兒喝不夠,這時候就可以加配方奶一起,增加奶量的攝取。排便的次數沒有一定,每個新生兒的腸胃蠕動不一樣,只要注意排便的顏色及狀態為黃色或是黃綠色的軟便就不需要過度擔心。
- 喝奶的次數及喝奶後的反應:如果新生兒的奶量持續一段時間,你發現新生兒的喝奶時間間隔縮短導致每天需多加一餐,或者是喝完奶後仍有找奶的動作,或是拔出奶瓶時會哭鬧,就表示這一餐新生兒沒有喝飽,此時就可以選擇增加每餐的奶量,每次增加建議以5C.C.~10C.C.的量增加。另外有的新手爸媽會選擇在新生兒體重超過5公斤以後開始訓練睡過夜,這時候新生兒的喝奶次數會減少一次。就需要特別注意一下總奶量的計算以及平均奶量的分配了。
- 新生兒的體重變化:在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體重,平均每周增加150~200公克;3~6個月大的新生兒體重每個月平均增加500~600公克。
餵奶時常見的問題
雖然有提供餵奶的奶量計算,以及判斷新生兒有沒有喝飽的方式,相信新手爸媽還是會遇到很多狀況需要獲得解答,以下針對餵奶時常見的問題做說明:
- 如果新生兒突然不喝奶,是不是生病了?
當新生兒到4個月大時,會開始出現厭奶的情形,只要新生兒的活動力正常,生長曲線維持在正常範圍,就不需要過度擔心。但如果生長曲線從50百分位掉到10甚至是3百分位就需要留意,或者是活動力變差,都有可能是疾病造成,得盡快就醫檢查。
ps.想知道寶寶的生長狀況嗎?快來試試新版WHO兒童生長曲線計算功能!
另外當新生兒滿四個月後以及出現厭奶的情形,就可以開始試著添加副食品,如果是未滿四個月則還是以喝奶為主。
餵母奶的新生兒如果出現厭奶的狀況,也有可能是母奶的口味改變而厭奶,這時候媽媽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最近的飲食狀況,是不是吃了什麼而改變了母奶的味道。
瓶餵的新生兒如果出現厭奶的情形也可以調整餵奶的次數及奶量,類似少量多餐的概念。這樣的方式不會影響整天的奶量,也可以降低新生兒的厭奶反應。
- 新生兒除了喝奶之外,還需要喝水嗎?
在新生兒還沒開始吃副食品之前,營養攝取來源為喝奶,不管是配方奶還是母奶,其中所含的水分都已經足夠,無須額外攝取水分。當新生兒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因攝取的奶量變少了,這時候便可以開始補充水分,每次補充以20C.C.~30C.C.即可。
- 為什麼新生兒會吐奶?吐奶完需要馬上再餵奶嗎?
新生兒會吐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餵食過量,如果新生兒每次喝完奶都會有吐奶情形,先減少每餐的餵食量,另外就是不要硬餵。還有也可能是新生兒的體內有過多的空氣,也就是嗝沒有打出來造成可以喝奶的空間減少,建議新手爸媽先幫新生兒拍嗝,讓體內的空氣排出後,或許就有多一點的空間可以將剩下的奶喝完。另外新生兒吐奶後也不需要再立即餵奶,讓新生兒休息一下,下一餐的間隔可以觀察新生兒的反應,下一餐的奶量也先減少,觀察新生兒的喝奶狀況再做判斷。
結語:
人家總說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剛開始成為新手爸媽總是會特別小心翼翼及放大檢視新生兒的一切反應,就跟第一次懷孕一樣。但其實所有的網路資訊或者書籍資料皆應作為參考依據而非絕對。
新生兒的奶量應該根據每個新生兒的狀況不同而做調整,只要新生兒的生長曲線正常,活動力也沒有太大問題,整體奶量沒有高於或低於平均值太多就不需要過度擔心了。畢竟每個新生兒的食量都不一樣。
文 / P.Y.Chen
Hits: 4768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