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至主要導覽
  • 跳至主要內容
  • 跳至主要資訊欄

生養寶寶的大小事 - Raise a Baby

從媽咪懷孕初期到一起養育寶寶長大的所有須知,都在這裡學習的到唷

  • 免費線上講座
  • 知識好文
  • 好物推薦
  • 聯絡我們

2021-09-20 by [post_author_posts_link_outside_loop] 發佈留言

目前位置: 首頁 / General / 寶寶有新生兒黃疸別緊張!只要清楚發生的黃疸類型,都可以痊癒的唷!
新生兒黃疸

寶寶有新生兒黃疸別緊張!只要清楚發生的黃疸類型,都可以痊癒的唷!

分享本文,你能幫助到與你有同樣困惑的人

寶寶出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爸媽們第一眼看到寶寶粉粉嫩嫩的樣子就覺得特別可愛,但過幾天之後怎麼臉部開始變黃,詢問醫護人員得到的答案是「寶寶有黃疸症」,常會讓新手爸媽感到緊張,會開始不斷詢問醫生為什麼寶寶會有黃疸?能治療的好嗎?會有併發症嗎?其實,新生兒黃疸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是正常的現象,只要掌握幾個觀察重點,通常都可以痊癒的唷!

黃疸指數異常的數值是多少?

在醫學臨床上醫生判斷黃疸數值是透過血液中的總膽紅素數值,正常成年人的血液中總膽紅素數值落在0.2到1.2mg/dl之間一旦數值超過3mg/dl以上時,就是黃疸指數會過高,出現黃疸症狀。不過嬰兒紅血球代謝較多與肝臟代謝功能尚未成熟,黃疸的標準稍微有不同,總膽紅素標準要依據出生的體重、周數及寶寶出生的天數而不同,以正常足月的嬰兒為例,當符合以下任一的標準就需要考慮就醫。

  1. 總膽紅素出生24小時之內超過10mg/dl
  2. 總膽紅素在出生兩天內超過13mg/dl
  3. 黃疸上升速度每小時超過5mg/dl
  4. 總膽紅素在出生三天後超過15mg/dl
  5. 黃疸超過兩週
  6. 有其他發燒、腹瀉、活動力減退的現象

簡單來說,只要是黃疸出現的過早、過高或是持續過久、指數降不下來,都需要配合醫師的診斷及治療。

讀到這裡,是不是想多了解新生兒黃疸發生的原因及治療的方式呢?讓我們繼續閱讀下去吧!

新生兒黃疸

文章目錄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黃疸的類型
    • 生理性黃疸:
    • 母乳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發生生理性及母乳性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方式
  • 結語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黃疸(黃疸英文:Jaundice、Icterus)又稱黃膽、黃病,而黃疸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它是一種跡象或症狀,由於新生兒紅血球的數量比成人多兩到三倍,且腎臟尚未發育成熟,因此當紅血球被破壞所產生的「未結合膽紅素」將無法透過肝臟代謝及大小便排除體外時,就會累積在體內造成皮膚,即稱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的黃疸通常會讓寶寶的皮膚、眼白產生變黃的現象,輕微的黃疸一開始是臉部皮膚變黃並逐漸擴散至軀幹,當黃疸比較嚴重的時候,會擴及寶寶的四肢、手掌、腳掌,最嚴重的黃疸,皮膚顏色會越黃。

那什麼是膽紅素呢?膽紅素是淘汰紅血球時所產生的廢物,主要是靠肝臟做代謝,改變膽紅素的形式,讓膽紅素能夠加入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當膽紅素累積在體內時會呈現黃色,如果濃度過高甚至會呈現棕色。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類型

新生兒黃疸總共分為以下三類:

  •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比較短,大概只有九十天,而成人有120天,因此紅血球分解速度較快膽紅素較多,加上嬰兒的肝臟代謝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容易造成膽紅素濃度過高,大約有60%的新生兒在出生兩至三天後,皮膚、眼白開始出現泛黃的現象,第四到第六天達到最高峰,也就是最黃的部分,如果黃疸指數小於14 mg/dl,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療,一到兩星期後會逐漸退去,稱之為生理性黃疸。

  • 母乳性黃疸:

    • 與餵食母乳相關的黃疸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1. 母乳餵食量不足: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一週,如果母乳餵食量不足時,大小便排泄次數會減少,使得原本該排出的膽紅素囤積在體內所引起的黃疸現象,稱之為母乳性黃疸。
  2. 母乳中所含的部分成分(例如某些酵素、女性荷爾蒙有關):這可能會抑制嬰兒肝臟酵素的活性或是增加腸道回收的膽紅素量,使膽紅素增加或延遲的排出體外,因母乳成分所引起的黃疸通常在第七天之後高峰只會出現在第二到第三周左右,此種狀況無需擔憂。
    一般來說母乳性黃疸很少會引起嚴重的病情,不需因而停止餵哺母乳,但是當黃疸指數超過18 mg/dl時,根據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的建議,可以暫停母乳改以配方奶的部分餵食,等到指數小於18mg/dl以下就可以恢復母乳的餵哺,或者可以與醫生討論合適的餵哺方式。
  • 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指數於出生兩天內超過13mg/dl,出生四天後超過17mg/dl或者黃疸延遲一個月仍未消退時,就稱為病理性的黃疸。病理性黃疸發生的原因與疾病有關,包括母嬰的ABO、RH血型不合、生產過程造成的產傷,例如頭血腫、鎖骨骨折、新生兒患有先天溶血性疾病也就是所謂的蠶豆症,或者是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或是泌尿道感染等等,都需要住院檢查及治療。
    根據醫學統計,非結合型的膽紅素濃度超過20 mg/dl的話有較高的機會,膽紅素會通過腦血管屏障,造成兒童嚴重腦組織的損傷,形成膽紅素腦病變又稱為核黃疸,不可以不注意。

新生兒黃疸

發生生理性及母乳性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容易發生生理性及母乳性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五個:

  1. 血紅素太多:以前的人稱嬰兒為「紅嬰仔」(台語發音),就是因為血色素較高使剛生出來的嬰兒看起來紅通通的。
  2. 新生兒的紅血球壽命較短:成人的紅血球壽命是100到120天,新生兒約80到90天。
  3. 肝臟功能尚未成熟來不及代謝:被破壞的紅血球釋出膽紅素,而新生兒的肝臟功能尚未成熟來不及代謝膽紅素,於是沉積在肌膚上。
  4. 肝腸循環:有些正常經由膽道排出到了腸內的膽紅素,又被腸道吸收回到血液中,即稱為「肝腸循環」。
  5. 新生兒吃奶量不夠:如果新生兒喝奶的量不夠,就會影響大小便的次數,無法將膽紅素排掉,又進入肝腸循環再次吸收增加,加上生理性的脫水,讓膽紅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又更高。

以上五個因素加在一起就容易使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黃疸現象,由臉到身體再到四肢,一路黃下來,然後再以反方向消退。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容易發生病理性黃疸的可能原因有以下五種:

  1. 母親血型即RH因子不合
  2. 感染疾病: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例如先天性梅毒、德國麻疹、慢性子宮內的感染、敗血症等等。
  3. 代謝疾病:血球內缺乏某些酵素引起的,例如蠶豆症。
  4. 藥物引起:例如磺胺劑、硫磺劑
  5. 其他因素:例如胎兒血腫、嚴重皮下出血、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膽疾病、腸管阻塞、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不良、母親有糖尿病等等。

新生兒黃疸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方式

治療新生兒黃疸有以下幾種方式:

  1. 照光治療:新生兒黃疸不太嚴重時,通常是指黃疸指數高於15 mg/dl低於20 mg/dl的時候,醫院就會將寶寶收住院做治療,以特定頻率的光線,指波長425到475 mm的藍光照射寶寶的皮膚,透過光照讓寶寶皮膚吸收能量,改變膽紅素的結構從親脂性變親水性,讓膽紅素可以快速從膽汁及尿液排出,使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下降,進而使黃疸漸漸消退。為了使照光治療更有效果,嬰兒的皮膚必須完全暴露在適量的光源之下,爸媽千萬不要以為在家用日光或日光燈照射就能讓黃疸消退。
  2. 交換輸血:這方式是最快速,也是最有效降低血中膽紅素的方法,當足月寶寶照光治療無效果且膽紅素大於25 mg/dl的時候就必須接受換血治療,不可用同嬰兒血型的全血來換血,而是使用調和血,以兩倍之全身血量進行治療,由於換血治療為侵入性的治療,相對容易引起一些併發症所以必須要審慎的評估狀況。
  3. 調整哺育方法:前面提到母乳性黃疸的時候有說到,母乳哺育的寶寶有可能會餵食量不足或是母乳內的成分導致黃疸值升高,或持續較久,因此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狀況協助增加母乳哺育量,或者是用配方奶短暫替代母乳的哺育。

新生兒黃疸

結語

其實新生兒有黃疸的症狀,是一個很普遍的狀況,不過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聽到寶貝有此問題時,很難不感到緊張,除了不了解黃疸之外,更擔心的是潛藏嚴重的疾病,尤其當得知寶寶需要留院照光治療時,更是百般的不捨。但請爸媽們不必過於擔心,新生兒黃疸真正嚴重的狀況並不多,但是仍需要照顧多留意,及早發現異常才能及早的接受治療。

文/P.Y.Chen

Hits: 937

分享本文,你能幫助到與你有同樣困惑的人

推薦文章:

  1. 夏秋之際,腸病毒會發燒又起疹子,該怎麼預防?
  2. 【嬰兒照顧】注意!嬰幼兒的拉肚子有可能造成脫水!5個照護方法讓寶寶快快恢復健康
  3. 準媽咪別忘了接種百日咳疫苗!3個月以下的嬰兒,若感染百日咳,死亡率高達85%
  4. 如何得知寶寶得到一般感冒或玫瑰疹?Answer:玫瑰疹症狀=高燒+全身性紅疹
  5. 【鵝口瘡】判斷鵝口瘡&日常照護 讓口腔念珠菌遠離寶貝
  6. 父母最害怕的新生兒疫苗!卡介苗傷口的照顧SOP

分類: General, 嬰幼兒常見疾病與保健, 育兒 標籤: 新生兒黃疸

讀者互動方式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要資訊欄

好物推薦

孕肚細紋肚膜

免費索取

近期文章

  • 懷孕腰痠不再困擾:緩解下背酸痛的方法
  • [葉酸推薦]網路10大孕婦葉酸專業推薦,網友一致肯定
  • 孕期痘痘怎麼辦?孕媽咪可以安心洗顏的去痘潔顏霜在這
  • 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必看!教你如何挑選、烹製、存放和應對嬰兒副食品過敏!還有快速烹製嬰兒副食品的5分鐘秘訣!
  • 孕媽咪的肚皮救星!專為孕期肌膚打造的前導保濕肚膜

近期留言

  • 「Katie」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吳小姐」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mofisa」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鄭小姐」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翠絲」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分類

  • General
  • 好物推薦
  • 妊娠併發症
  • 婦科知識與備孕須知
  • 嬰幼兒常見疾病與保健
  • 孕期不適症狀與處理
  • 孕期產檢
  • 寶寶成長里程碑
  • 懷孕
  • 懷孕初期徵兆
  • 懷孕禁忌與破解迷思
  • 生育/托育補助
  • 產兆、分娩與產後照護
  • 育兒
  • 育兒知識

標籤

不孕檢查 不孕症 五合一疫苗 假性懷孕 公保 公保育嬰留停 分泌物 副食品 勞保 勞保育嬰留停 口服排卵藥副作用 妊娠劇吐 嬰兒發燒 嬰幼兒 發燒 嬰幼兒 腸絞痛 子宮肌瘤 孕吐 孕婦百日咳疫苗 孕期 寶寶 幼兒發燒 懷孕 懷孕15周 懷孕15周產檢 懷孕初期 懷孕初期出血 懷孕多久會想吐 懷孕後期 排卵期 新生兒 月經 流產的跡象 玫瑰疹症狀 產假 產檢 痔瘡預防 育兒 育嬰留停 腸病毒 腸絞痛 自費產檢項目 軍人育嬰留停 軍保 陪產假 驗孕棒

其他操作

  • 登入
  •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 WordPress.org 台灣繁體中文

網站統計

  • 59
  • 467
  • 8,636
  • Twitter
  • Facebook
  • Instagram

Copyright © 2023 · WordPress ·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