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與其他幼兒園不同在哪?
想給寶貝最好的,除了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選擇學校。台灣存在多元幼兒園選項,比方說:全美語幼稚園、雙語幼稚園、公私立幼兒園….等。這幾年流行起一種稱作「蒙特梭利」的幼兒園,教出來的孩子,獨立自主,許多事情都是自己完成,跟在家被家人或長輩呵護在手心的公主或王子們,送去其他幼稚園,展現出來的表現有所不同。聽說也沒有回家作業,更不是填鴨式教學,不會像是老師塞國英數給學生,學生就不問為什麼地吞下這些東西,與一般幼兒園相比,「蒙特梭利」的學習方法是不一樣的。
好奇的我們,找尋了一些資料,希望幫助那些正在猶豫,要讓寶貝進入哪個幼兒園的家長,有個參考的基礎,與你分享的內容會從以下幾個切入點進入討論:
- 什麼是「蒙特梭利」、
- 「蒙特梭利」的師資、
- 「蒙特梭利」的教具、
- 「蒙特梭利」的環境
- 「蒙特梭利」的時間運用。
本文精彩的內容,保證讓大家能初步了解「蒙特梭利」的精神。
什麼是「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是一位在義大利出生女孩的名字,長大後成為當地第一位女醫生。長期觀察及記錄孩子們的教學,統計出一套有系統及理論架構清晰的教學方法,此方法以她做命名,稱之「蒙特梭利」教學法,訪間也許多稱為「蒙氏」教育。她是一種教學方法,運用在世界各地已經好多年了。
在台灣好像沒有特別的國際認證去評核「蒙特梭利」教育,多數幼稚園只是以這樣教學方法為自己命名。由於蒙氏教育著重「師資」、「教具」與「環境」,投入的時間與製作成本多,相對來說,收費會較一般幼兒園高。
在這樣的基礎下,因材施教,按照孩子們的先天氣質與發展不同,個別化引導,透過老師觀察、示範、協助,讓每個孩子適性發展。不是齊頭平等的賽跑,所以沒有誰快誰慢;也不是填鴨式教育,逼迫孩子學習。接著就進一步來了解更多關於「蒙特梭利」的訊息。
「蒙特梭利」的師資
「蒙特梭利」的核心概念,是孩子當自己的主人,老師是輔助的角色。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師,培訓來源有兩個,一是國外有相關課程,二是國內也有機構培訓「蒙特梭利」師資課程,費用及地點較為親近人。
傳統幼稚園都是以老師為主,學生是聽眾,被動教學。「蒙特梭利」則是主張寶貝要從日常訓練開始,把生活中的大小事變成像工作一樣,讓孩子從做中學,學中做。
而不是聽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教師的工作主要是觀察孩子的習性與需求,安排適合這個孩子的環境,在旁做教具的示範。就之前去過的家長經驗分享,剛開始去會有一個老師帶著寶貝做,另一位老師在旁邊觀察紀錄,再來調整孩子的工作時間與內容。
「蒙特梭利」的教具
豐富又多元的教材與教具是「蒙特梭利」最大的特色,這些教具不是讓老師用來教學的,而是讓孩子們練習獨立工作的「器具」,協助孩子們不斷練習,重複做,最後上手,可自己操作。
「蒙特梭利」將這些操作過程,稱之「工作」。蒙氏教育會讓孩子自己選擇今天想要學習的「工作」,每個小朋友會在自己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老師從旁協助,經長時間反覆操練,培養出孩子專注和耐心的習慣。
教具設計理念,包含五個面向,從日常生活自理學習、感官教育、語文、數學到自然人文教育,我們將在下面更細部的討論:
-
生活自理學習教育:
基本肢體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執行步驟就是演練的過程,主要目的是要讓孩子們學會如何照顧打理好自己。比如說:進入幼兒園前,自行更換室內鞋;午餐時段搬椅子準備吃飯;自己整理好書包,上廁所…等。
-
感官教育:
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壓覺等五感來觀察和操作教具,慢慢建立空間立體感、藉由五花八門的顏色、形狀、大小的教具,訓練孩子敏銳的對比及判斷力。
-
語文學習:
在學校環境中,練習國語的聽、說、讀、寫。搭配獨特的「蒙特梭利」教具,如:圖文並茂的卡片、字母板、幾何圖形。讓學生在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這些能力。
-
數學練習:
加減法乘除、十進位、數量、連續數、幾何等數學,運用『實體』教材讓孩子在工作過程中理解『抽象』的數學符號 。像是:1條串珠有10顆,那2條串珠有幾顆。直接拿出串珠讓孩子邊摸邊算。
-
自然與人文教育:
各種知識攸關人、事、時、地、物的,天文、地理、歷史、音樂、美勞與人類環境有關的教育,比方觀察月亮的變化,畫出不同時節,天空月亮的樣子,藉此學習觀月天文。
這些教具及老師帶領的方法,能夠把艱深的知識,經由有趣的方式,讓你的孩子開心學習。
「蒙特梭利」的環境
「蒙特梭利」是個有秩序,講規矩的地方,在這裡,孩子們學會懂得感恩、原諒與分享。
混齡也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有別於傳統幼兒園,依照年齡分班,同一班級的年齡都是相近的;在「蒙特梭利」的環境裡面,有不同年紀的孩子一起相處,對小小孩來說,就能學習與年長的孩子互動,效仿哥哥姐姐,還有跟同儕相處,刺激孩子們多方的團體生活。
大孩子也會培養責任心,會分享自身資源並帶領小小孩一起工作。對於少子化的現代家長來說,是個寶貴的經驗。
讓孩子們在混齡的過程中去練習怎麼解決衝突和照顧別人。比如說:戶外教學時,父母不用請假陪同,由年紀較大的孩子分配到一個小小孩相伴出遊,老師也會在旁協助,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力與同理心。
有些家長則會擔心,這樣年齡的落差,會不會變相成為欺負弱小的開端? 或是學習到壞榜樣? 但只要有經驗會帶領的「蒙特梭利」教師,這樣的問題是少見的,當寶貝進入到大孩子階段,老師也會請他照顧剛進來的小小孩,養成兄友弟恭,互助互惠的社會環境。
「蒙特梭利」的時間運用
「蒙特梭利」教學中還特別重視一個觀念,那就是:在「有限度」的時間裡,孩子們可以自由運用。在蒙氏教育裡,孩子們在玩弄教具時,不是上課時間,而是「工作時間」。在孩子的工作時間時,他們可以自由在教室內活動,選擇今天想要的「工作」活動,在這段時間內,不要輕易打擾孩子,讓他專注在工作上。如果今天的工作內容對於學生來說已經上手,老師會在旁協助,挑戰比較有難度一點的工作,讓孩子學習。
因為每個人都是認真在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整體環境的氛圍是安靜的,「蒙特梭利」的理念是『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自由』。在選擇工作器材時要排隊,走路要輕巧無聲,事情要仔細,這些都在在地展現出秩序與規矩的規則。
愛的小祝福
這篇文章,希望能讓正在選擇幼兒園,而徬徨不安的父母們,有穩定內心的參考方向。讓大家對於運用「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有基本的認識。
不同幼兒園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建議家長們可以抽空了解看看,寶貝即將要去的幼稚園,用的是哪一種教育模式。
不管是什麼教學方法,若是發揮得當,都是好的教學法,就看每位家長重視的是哪個部分。
祝福每位家長與寶貝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幼兒園,並在那裏愉快的學習與穩定的成長。
文 / BoN Chen
Hits: 433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