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6個月】嬰幼兒黃金翻身期,爸媽可以這樣協助和留意環境如何布置
恩恩媽咪,這陣子在忙著搬家,轉換到新地方,還沒有安頓好,寶寶也不知道放哪裡才適合。一個人要顧孩子又要整理新家物品,媽咪想說恩恩才四個月還不會翻身,先放在床的中間好了,可以看的到,又不會放在地上被雜物弄到。
恩恩媽咪一轉身,剛開始要整理桌面物品,突然,碰一聲,聽到寶寶大哭又掉在地上磁磚的畫面,恩恩媽嚇到抱起寶寶不知所措,趕緊聯繫家人請假送醫。
有些人可能也跟恩恩媽咪一樣,新手媽咪不清楚嬰幼兒什麼時候學會翻身,環境的安排和保護該怎麼做,才會免於傷害。
種種問題,我們蒐集各項資訊並整理答案,精彩內容都在本文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更清楚嬰幼兒黃金翻身期程,讓你和家人能預備好寶寶未來安全又舒適的環境,接著讓我們一起來嬰幼兒黃金翻身期,爸媽可以協助和留意的環境吧。
文章目錄
寶寶準備翻身的前置動作-抬頭
可愛的寶寶在0-3個月的時候,就會慢慢自己學著抬頭,隨著月份漸漸增加。
可以抬起的角度越來越大,爸媽可透過互動跟寶寶玩耍的Tummy Time,依據不同月份的寶寶成長狀況,引導寶寶練習抬頭的動作。
- 剛出生-滿1個月:
把他放側躺,寶寶會自己恢復到正面平躺的樣子。但在此時,寶寶脖子還很軟,沒有力氣,無法支撐自己重重的頭,所以在寶寶清醒時,練習趴在父母身上抬起頭,爸媽全程都要在旁邊輔助,寶寶可以抬頭的角度約是輕離床面或平面一點點而已。
- 滿3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慢慢抬頭得角度可以到45度,時間還是無法太久,但表示大肌群們,都漸漸發展強壯有力氣。
- 滿4個月:
這個月的寶寶除了頸部肌肉更穩定,還能透過雙手的臂力,撐起自己的身體大約90度,大概頭連著胸部一起抬起。
嬰幼兒翻身黃金期間:最慢6個月
抬頭的這個標準,代表的是寶寶已經會掌握自身頭頸部的肌肉,控制頭部往上抬起。這樣簡單的動作,對寶寶來說是很大幅度的進度,抬頭時間長短與可以抬離床面多高的距離,也是接下來要翻身很重要的銜接點。
準備好想要抬起來的寶寶,需要大肌肉族群有頸部和背部肌肉,雙側手腳的肌肉,才能順利完成抬頭及翻身的動作。
翻身顧名思義就是翻動身體,剛開始的寶寶會先從側躺的左邊翻或右邊稍微翻,會左右翻以後,接著在平躺時,變化成趴睡姿勢。循序漸進的,在透過練習,最後可達到寶寶原本是趴著狀態,翻過來正面朝上的樣態。
翻身的用意也在於,訓練寶寶有自主保護自己的能力,以防未來轉成趴著的姿勢或睡覺方式,能夠自己再轉回來正躺或是側睡,避免口鼻被床掩蓋而有呼吸困難。
然而,最快3個月過後,滿4個月的時候,寶寶就有可能在突然某一天會翻身,就像開頭恩恩媽咪一樣,其實如果可以在前面就做好萬全準備,會大幅度降低寶寶翻身掉下床,摔到頭的風險與危機。
在嬰幼兒發展階段,最慢寶寶會在6個月就學會翻身,大多數寶寶6個月就會翻身,如果超過6個月發現寶寶仍不會翻身的跡象,可能有發展遲緩的狀況,請盡快帶你的寶貝到小兒科門診,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安排後續療程。
爸媽透過互動協助寶寶翻身
寶寶翻身,爸媽透過互動來去引導他,有幾點可以讓父母參考:
各方向平均翻身次數:
各個面向一一擊破,不要只停留某一個固定方向或是偏某一邊翻身,讓寶寶練習翻身,而是左邊翻完,休息後,再翻右邊。
準備各種聲光玩具:
父母可以準備多種有聲光效果的玩具。會嘗試翻身的寶寶,基本上對於聲音和光線都會有好奇的反應,這樣的玩具,讓父母陪著寶寶玩耍,一方面讓寶貝練習翻面,另一方面,父母也能捕捉有趣的寶寶樣子。
父母的出現和聲音:
熟悉的爸媽是最棒的大玩偶了,父母的存在與互動,本身就是寶寶翻身很大的動機,因為小寶貝想跟父母親玩耍。透過大人的聲音,位置的改變,都是很好協助寶寶翻身,轉換方向的存在。
嬰幼兒翻身環境布置和物品
好開心,寶寶會翻身了,探索空間變大了,那在寶寶所處的空間和物品,父母怎麼布置安全又有趣的環境。
防撞地墊或床圍:
現在都不鼓勵父母和孩子同床睡,怕熟睡大人不自覺壓到寶寶或父母的被子亂拋掩蓋到孩子口鼻窒息。但並非所有人的家裡空間,都大到可以擺張嬰兒床在旁邊。
在只有大床的選擇下,請記得,務必在床的周邊地板,都安放好厚厚的地墊或是防撞墊,不小心滾下床的時候,還有個安全措施預備。
大床的四周沒有靠牆的部分,用床圍包好床的邊框,以防寶寶練翻身或自己翻來翻去的時候掉下去。床圍依據不同選擇,請小心確保周邊沒有大縫隙讓寶寶掉進去或者窒息。
嬰兒床:
若是家裡空間夠充裕,可以擺張寶寶的嬰兒床,在嬰兒床旁也可以增添防撞床圍,讓寶寶會翻身的時候,不會直接撞到硬梆梆的木製或塑膠製,嬰兒床床的邊框,而是接觸到軟軟的床圍墊,安心翻身。
物品:
吸引寶寶注意力的物品,可刺激寶寶想要翻身的動機。從原本的黑白卡片可以換成有聲音或是光線的物品,都可以吸引寶寶轉頭想要翻身去探索。
留意嬰幼兒翻身時機
寶寶翻身的好處多多,可以看到的世界更寬廣,但要留意幾點在練習寶寶翻身的時機:
不要吃奶後:
剛吃飽的寶寶像大人一樣,食物都停留在腸胃道裡面,正在努力消化,這時候寶寶趴著練習翻身,或是側躺翻身,過度的翻動身體,也會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的感受,寶寶容易有吐奶的風險,盡量選擇在兩餐中間或是吃奶後至少2小時以上,再讓寶寶練習翻身。
保持耐心,鼓勵寶寶:
每個寶貝成長發育時間不太一樣,不要勉強自己的寶寶一定要在什麼時間開始練習翻身,依據寶寶性格,順著他發展,除非是超過大部分人發展的時程,有發育遲緩的狀態,才需要留意並盡快就醫。不然,在練習過程,請父母保持耐心,多鼓勵和支持寶寶練習。
清醒時,父母全程在旁參與:
寶寶翻身的速度,剛開始不太會翻身,需要父母幫忙,到後來學會自己翻來翻去,請都在寶寶清醒時,而不是他很想睡或是在睡覺時,幫他翻身,這樣很容易有窒息的風險。父母陪著孩子,請全程都有大人在旁邊參與觀察。
以上是關於「嬰幼兒黃金翻身期,爸媽可以協助和留意環境」的內容,我們收集及整理來源的各項訊息,整合給孕媽咪或她的親友參考。
希望大家不會像恩恩媽咪,沒注意到寶寶可能會翻身的期程,讓寶貝摔到地面。雖然是搬家因素,但還是讓恩恩媽咪心臟停跳好幾拍,有前車之鑒,讓各位爸媽能提早準備好,寶寶未來翻身需要的各項知識、物品與安全環境。
讀完這篇文章後,不知道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或者是你也有寶寶翻身時,遇到深刻或有趣的事件呢?歡迎你一同於下方留言處寫下你的經驗,分享給孕媽咪或正在養育嬰幼兒的父母們。
文 / BoN.Chen
Hits: 155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