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成長】2歲以前,嬰幼兒的吃手手行為,其實是在刺激腦部發育唷!但是2歲以後呢?
嬰幼兒的吃手手行為,是嬰幼兒成長的必經過程,不過會有很多爸媽擔心嬰幼兒吃自己的手指,會吃到很多細菌或是因為過度的吃手指,讓手指發紅、皮膚變得脆弱,甚至牙齒咬合會變形。因此會想方設法地阻止孩子吸手指,但其實如果在適當的範圍內讓寶寶吸允手指,反而有助於讓寶寶變得更聰明喔!
嬰幼兒吃手手的好處?
其實寶寶吃手的行為,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總獨特方式,而且在吸允手指的同時也會從中獲得安全感,如果這時候爸媽強行阻止並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其實吃手手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次飛躍,家長們就盡量滿足寶寶這時候的口腔期,否則他長大之後還是會補吸回來的。
讀到這裡,對於寶寶吃手的行為,是不是想知道更多呢?就讓我們繼續閱讀下去吧!

嬰幼兒為什麼會吃手?
依據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寶寶在零到二歲的時候,屬於口腔期,這時候的他們主要是靠吸允、吞咽的活動刺激來獲得本能性的快感,吃手手也可以消除寶寶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鎮靜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小寶寶們愛吃手的主要原因。寶寶在這時期愛吃手會有以下四個因素:
-
吸允的需求未被滿足:
- 當寶寶吸允的慾望,如果在喝奶時未被完全的滿足,就會藉由吃手,來補償吸允的需求,即便已經喝飽奶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會吃手手
-
缺乏安全感:
- 如果寶寶沒有在與父母的互動中,獲得足夠安全感,又被父母帶上床準備睡覺時,就會藉由吃手來獲得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的寶寶,在有睡覺的念頭就會開始吃手,因為吃手會讓他感覺到安全,當寶寶一旦出現吃手的慾望被滿足後,自己可以很舒服的睡著,就會潛意識的將吃手和睡覺做連結,把這個動作當成啟動睡眠的一種儀式。
-
長牙期的磨牙:
- 一般的嬰兒大概六個月左右就會開始長乳牙,由於長牙的時候牙齦會癢,因此當寶寶開始出現磨牙的動作,並且把手指放進嘴巴磨牙齒或牙床,但這不是真正的吃手,而是在摩擦發癢的牙齒或牙床而已。
-
缺鐵和鋅:
- 當寶寶的身體出現缺乏鐵和鋅的時候,不僅會吃手還會啃食指甲、泥土、紙片、髒東西等等。非營養的物質,出現異食症的症狀。如果寶寶在吃手的時候還合併貧血、食欲不振、精神低迷、手指周邊的皮膚或指甲產生變化,就可能是缺鐵缺鋅的徵兆,要盡快去醫院做抽血的檢查
嬰幼兒吃手手有什麼好處?
在寶寶一歲以前,注意力通常只能持續幾十秒,但就吃手手的這件事來說,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大事了,因為當他們在吃手的時候,對於手的注意力會比較長,這是因為寶寶在通過吃手手的過程,慢慢探索出媽媽乳頭以外的其他物體,他會慢慢發現手和媽媽的乳頭是不一樣的東西,吃手手和吸允媽媽的乳頭,其獲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根據醫學研究表示,外界豐富的感受和刺激,可以有效促進寶寶大腦皮層的生長,爸媽們不要小看寶寶吃手手的這個簡單動作,他可是會刺激大腦皮層一片神經的興奮,當刺激越多大腦皮層就會生長的越厚、越大、溝回越深,寶寶呢也就會越來越聰明,所以說吃手手是寶寶注意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關鍵點,也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次飛躍,吃手手更是寶寶滿足口腔慾望的一種方式。
如果強制制止就會導致成年後的一系列心理行為的問題,很多長輩可能都會不相信,總感覺吃手一點也不文雅也不衛生,總是忍不住的要去制止孩子,寶寶如果不聽,媽媽還會很生氣,有時還會動手教訓寶寶,但這往往都是錯誤的方式,當家長越是強行的制止,就越容易導致成年後的一些心理上的行為問題。
嬰幼兒吃手時須要制止嗎?
雖然說,寶寶吃手手對於大腦發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也不是可以允許一直吃下去,因為吃手手,對於兩歲以下的寶寶是有很好的心理促進作用,可以給小寶寶帶來很多的安全感、歸屬感,還可以減輕他們緊張的情緒,對抗孤獨的心理,是一種非常必要的行為。
當寶寶兩歲以後,吸允手指的行為將會逐漸的消失,因為他需要用手,去嘗試其他更多有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寶寶過了兩歲,還在吃手手,這時候的爸媽們就要幫助寶寶做口慾期的過度工作了。
嬰幼兒愛吃手的隱憂
當寶寶滿兩歲之後,以生理需求來說,大部分的孩子已經不需要透過吸允手指或者奶嘴來滿足口慾,而獲得安全感,因此當寶寶如果到了兩歲以後還在吃奶嘴或者是吸手指,爸媽們應該要思考的是,有什麼樣的壓力讓孩子還需要透過吸奶嘴或吸手指來安定情緒。
加上吃手的這個動作,其實很容易將細菌放入口中,引發口腔感染,常見的症狀有鵝口瘡、腸胃炎和腸病毒,因此在寶寶口腔期間,除了要定期清潔他的手指和口腔,也要多多清洗寶寶常常接觸的物品,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
另外一方面,如果寶寶一直持續的在吸允手指,手指長期處於濕潤的狀態,也容易變得脆弱,可能會長繭、腫脹、發炎甚至糜爛脫皮,指甲也因為長期浸在口水當中,而變形翹起,手部皮膚可能會出現濕疹。
而且當寶寶滿兩週歲以後,還頻繁的吸手指,也會影響牙齒的生長發育,使得牙齒排列不一導致咬合不正,除此之外,由於吸允手指是臉頰會用力,當臉頰用力頻繁,會造成上顎慢慢突出,嚴重情況的寶寶甚至會嘴巴變形,因此家長不能不注意。
如何幫助嬰幼兒戒掉吃手手的習慣
幫寶寶度過口慾期的方式有以下四種:
-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大部分的寶寶會持續吃手,是因為太無聊,所以爸媽們要隨時注意寶寶的動態,最好不要讓寶寶獨自待在床上太久,否則寶寶又會因為無聊而將手塞進嘴巴裡面啃咬了,提醒家長們,陪伴是安撫很重要的一環,主要照顧者的陪伴可以讓寶寶有效地轉移他的注意力,並在互動當中獲得滿足感。
因此當寶寶出現吃手的行為時,不妨帶著寶寶一起唱歌或者是玩具又或者是說故事給寶寶聽,用來轉移他的注意力,都是不錯的方式。
-
訓練寶寶吃需要咀嚼的食物:
如果想要讓寶寶早點脫離吸允的階段,可以開始考慮訓練寶寶吃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將水果切片取代果泥,或者用米飯取代寶寶粥,讓寶寶開始用吸管或水杯喝水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當寶寶滿一歲之後,就要開始讓寶寶嘗試吃有硬度的食物,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
將寶寶討厭的食物磨成泥塗在手指上:
老一輩的爺爺奶奶,總愛在寶寶的手上塗上萬金油、綠油精或甜辣醬,用來嚇阻寶寶吃手手,但這些刺激性的東西,不禁可能會對寶寶的口腔造成傷害,也會讓寶寶產生驚嚇感,連帶影響到寶寶的心理健康。此外也有人會在寶寶的手指上面貼透氣膠帶,但膠帶大多含有化學黏膠,寶寶吃到嘴巴裡面也會造成風險。
其實如果真的想要在手指上塗抹東西,嚇阻寶寶吃手,可以從寶寶討厭的副食品著手,這樣可以降低寶寶吃手的頻率,也沒有安全的疑慮,例如寶寶不喜歡吃胡蘿蔔、南瓜,就可以將胡蘿蔔和南瓜磨成泥多塗在寶寶的手指上,一來當寶寶想要吃手時,因為聞到不喜歡的食物氣味,就不會再將手塞到嘴巴裡面。
-
按摩、刺激指尖,使寶寶的觸覺獲得滿足:
除了爸媽的陪伴,還可以透過玩沙、捏泥土、堆積木、撕貼紙等刺激手部的感覺遊戲,也能讓寶寶轉移注意力,當寶寶的觸覺一旦獲得滿足,就不會再執著於吃手了。不過這只能用於六個月以上有抓握能力的寶寶,如果寶寶年紀還小,則可以改為撫摸、按摩指尖的方式,來讓寶寶獲得安全感也能降低吃手的頻率。
結語
在兩歲以前,寶寶吃手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包含吃腳也是,在這過程中,寶寶可以獲得很多的樂趣及安全感,外加可以刺激大腦皮層的發展。因此父母只要能夠做好手部的清潔,以及觸碰物品的清潔,便能夠避免細菌帶入口中的風險,而且其實這時候你也可以發現,寶寶在吃手吃腳的行為,其實也特別的可愛唷!
文/P.Y.Chen
Hits: 434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