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時對的飲食原則比懷孕不能吃什麼還重要!三個孕期的飲食原則及8個禁忌食物報給你知
成功懷孕、踏上懷孕的旅程之後,一切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不管是孕媽咪本身自己的擔心,還是周遭親友給予的提醒,無形中都帶給孕媽咪不小的壓力。飲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進行的行為,很多孕媽咪總是會問,為什麼吃個東西都要小心翼翼?吃東西本來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為什麼懷孕之後就有這麼多的飲食禁忌?其實懷孕不是生病,沒有那麼多的飲食禁忌,只要有正確的觀念,就不怕受謠言所影響,吃對的食物、補充孕期的營養,安心的與寶寶一起成長。
今天我們將要帶你來了解孕婦的飲食須知,以及飲食的一些必須要知道的禁忌,讓你在懷孕期間可以放心的吃、健康的補。
懷孕真的需要忌口嗎?
搜尋網路很多的文章中,常常會有人說懷孕期間不要吃木瓜、薏仁、韭菜、生魚片等等,其實懷孕真的不是生病,在飲食上面只要不要過量,都可以適量的、多元的攝取,但以下有四大禁忌是需要避開:
- 喝酒
- 進補太過,飲食不節制
- 不乾淨或不新鮮的食物
- 亂服成藥與不明來源的中藥
閱讀到這裡,你是否也想知道懷孕期間該怎麼吃才是對寶寶與孕媽咪最好照顧,就讓我們繼續閱讀下去吧!
孕期的飲食原則
懷孕時期的飲食原則,基本上在懷孕後,應該維持適當的體態,醫生會根據孕前的體重去計算懷孕期間應該要增加的重量,如果懷孕之前BMI小於18.5,整個孕期建議增加12到18公斤,BMI在18.5到24.9之間,則建議增加11.5到16公斤,BMI在25到29.9則應該控制在7到11.5公斤以內。另外懷孕期間應該要攝取均衡的飲食,以蛋白質類的食物、澱粉類、蔬菜類與水果類的食物為主,少攝取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另外飲食也不可以過甜、過鹹,孕媽咪餓了就可以吃,但是盡量以少量多餐為主,還要挑選新鮮的原型的食物,不過量的攝取特定的食物,才是好的養胎方式。
孕期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
懷孕期間寶寶成長所需要的關鍵營養,都是由媽媽的身體來做提供,如有不足的地方一定要補充足夠,才能讓寶寶健康的成長,針對懷孕的初期、中期、後期所需的營養都不一樣,以下將作說明:
-
懷孕初期(孕期12周以下)
懷孕初期,體重不會增加太快,飲食均衡的人大概會增加1到2公斤,建議這個時期的孕媽咪在飲食上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 多吃綠葉蔬菜:用來獲取胎兒神經發育的葉酸,葉酸可以幫助胎兒發育以及活化神經系統,如果在懷孕初期就缺乏葉酸,就可能會有流產、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風險,因此建議在懷孕初期,一天應該增加400微克的葉酸,可以多吃含有葉酸的食物,包含穀類的食物、綠葉蔬菜、肝、瘦肉、黃豆製品等等。
- 選用加碘鹽及適量攝取含碘的食物:如果媽咪嚴重缺碘,可能會影響胎兒腦部的發展,造成胎兒生長遲滯和神經發育不全,嚴重的話會有短小性痴呆症併伴有嚴重的智障、體型矮小、聾啞症、痙攣等等的缺陷。因此建議孕媽咪每天攝取200微克,可以選擇添加碘的鹽,並多吃含碘的食物,像是海帶芽、紫菜、海藻類的食物,但如果有甲狀腺機能的問題一定要先諮詢過醫生的意見。
- 適當的日曬,且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心血管及骨骼健康都很重要,如果維生素D不足,不只會影響自己的健康,胎兒的生長也會比較遲緩。補充維生素D最方便最省錢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另外也可以多吃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包含魚肉、雞蛋等等。
-
懷孕第二期(懷孕13周到24周)
當媽咪的孕期進入第12周後,建議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會增加10到14公斤,飲食上可以比懷孕前多攝取300卡的熱量,這個時期要注意攝取的營養素是足夠的鈣質,如果孕婦的飲食中缺乏鈣質,寶寶在發展骨骼時,媽媽的身體會從自己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給胎兒,這會容易造成孕媽咪骨質酥鬆,另外懷孕期間容易有血壓上升的問題,鈣質可以幫助血壓的穩定,所以建議每天可以喝一杯到兩杯的牛奶,或多吃原味低糖優酪乳、多吃高鈣的豆類製品,例如豆腐、五香豆乾、小魚干等等來攝取鈣質,建議每天要攝取1000毫克以上的鈣質。
-
懷孕第三期25周以上
在懷孕第三期時,建議媽咪可以加強鐵質的攝取,因為生理的變化,使得血液體積會增加,並且在生產時會大量出血,另外寶寶在胎兒時期會預先儲存至四個月大前體內所需的體質,如果孕媽咪無法經由飲食攝取足夠的鐵質,可以在醫生的指示之下用鐵劑補充。
孕期要盡量避開的禁忌食物
懷孕時期雖然都說可以不忌口,但以下幾種食物,還是不要攝取太多比較好,如果真的很想吃,記得淺嚐而止:
-
蘆薈:
- 懷孕期間的準媽咪,如果食用蘆薈汁或蘆薈相關食品,容易引起骨盆出血,會有流產的可能,
-
螃蟹:
- 螃蟹相當的鮮美好吃,但其有活血去淤的功效,對孕婦來說相當的不好,尤其是蟹爪,有著墮胎的作用。
-
甲魚:
- 此種食物有滋陰補腎的功效,不過甲魚有很強的通血路、驅散血塊的作用,因此也有一定的墮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鱉甲的墮胎,比鱉肉還要強。
-
薏仁:
- 經過藥理實驗證實,薏仁對於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因而容易刺激子宮收縮,有誘發流產的可能。
-
醋類:
- 食用醋和富含酸性的食物,是造成胎兒畸形的元凶之一,特別是懷孕最開始的半個月左右,大量的酸性食物,會造成體內的鹼度下降,從而造成缺乏、無力,長時間的酸性體質,會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造成胎兒畸形。
-
馬齒莧:
- 這是一種草藥,又可以當作菜來食用,藥性寒涼,經實驗證明,馬齒莧之對於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子宮的收縮次數增多、強度增大,容易造成流產
-
茶葉:
- 建議孕婦不要飲用過多的茶,特別是濃茶,因為茶當中含有咖啡因,有著興奮的作用,會造成胎動增加,容易危害胎兒的生長發育。
-
黑木耳:
- 其學名叫桑耳,有滋養益腎的作用,很受媽媽們的歡迎,但其又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不利於胚胎的穩固和生長,所以孕婦要慎用。
孕期禁忌食物的迷思破解
網路上常提到有不少禁忌的食物,這些食物看似有道理,但部分有點欠缺根據,我們以下將針對部分禁忌的食物做迷思的破解:
- 酒類:曾經有國外的研究論文發現,當孕媽咪長期大量喝酒之後,寶寶的臉部輪廓在4D超音波下將會出現程度不一的臉部畸形狀況。因此建議孕媽咪懷孕時應該要避免觸碰酒精,而飲食中難免會有以酒精爆香的菜餚,因為料理的酒精已經在烹煮過程中揮發,因此含量非常的低,如果偶爾有攝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還是應該要盡量避免。
- 咖啡跟茶:咖啡與茶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其內含有咖啡因,一般建議每天不超過350CC的咖啡。
- 生魚片:正常來說,生魚片如果處理得好,來源也相對安全,其實可以安心食用沒有問題,但最害怕的就是在料理過程中不能保證有無處理乾淨,貨物來源不明,若孕媽咪擔心則可以減少食用,此外在生魚片的魚種中,遠洋魚類又比近海生鮮來得安全,因為遠洋魚類大多經過低溫殺菌、冷凍處理,細菌量比近海生鮮來得較少,只是遠洋魚類多屬於食物鏈的頂端,含有較多的重金屬也不適合多吃。
結語
對於親朋好友常說的孕期禁忌食物,其實不需要特別的忌口,因為要對胎兒造成影響通常都要吃很大量,才會有不好的結果,因此只要均衡的飲食,廣泛攝取各類的原型食物不過量,基本上食物都是安全的。
只要把握淺嚐即止的原則,就不需要擔心食物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除非吃了就覺得不舒服,再考慮忌口。就像偶爾吃吃冰品並不會傷身,反而會讓心情愉快,再好的食物,吃過量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就像水果雖然好,但是吃過多甚至榨成果汁喝,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會攝取過多的糖分而影響健康,因此在懷孕期間保持心情愉悅比較重要。
文/P.Y.Chen
Hits: 73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