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必知】宮縮有沒有出現?何時出現?緊扣著胎兒出生的健康情況,孕媽咪不可輕忽
文章目錄
前言
時常聽到宮縮一詞,但宮縮的感覺究竟為何?相信新手媽咪應該時常搞混,難道肚子有動靜,就是宮縮,表示我要生了嗎?發生宮縮時,應該要馬上就醫嗎?但總是聽到其他媽咪説,衝到醫院後被醫生退貨。到底如何辨別真的宮縮與假的宮縮的差異?減少孕媽咪被醫生退貨的機率。
如何區分真假宮縮?其實很簡單,最關鍵的差異,就是宮縮有無規律性。假的宮縮發生時間無規律性,陣痛的強度不高,稍微休息一下陣痛就會消失。若是真的宮縮,每次陣痛的時間就很有規則性,每次陣痛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且陣痛強度越來越強,疼痛指數高,就算休息都沒用。
看到這邊,相信孕媽咪們對於宮縮有著更多的好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把『宮縮』搞清楚吧!
新手孕婦傻傻分不清楚,宮縮與胎動的差異?
宮縮,是子宮肌肉收縮的簡稱。有時候懷孕婦女會感覺腹部(子宮位置)突然出現一陣緊縮、肚子變硬,肚子的肌肉緊繃的感覺,通常不會伴隨著痛感,只是感到肚子由內而外的變得像石頭一樣硬,這種感覺就是經常會聽到的「宮縮」一詞。
胎動,是寶寶在媽媽肚子內活動,以及腦部和肌肉在發育的過程。當寶寶在小小的子宮腔內活動,有時動作太大會撞擊到子宮壁,媽媽肚子就會產生震動,有時候會看到有東西在肚子內滑動的感覺,只有在肚子凸起的位置有硬硬的感覺,且不太會有疼痛感。宮縮則是整片肚皮都會緊繃,甚至疼痛,因此兩者感覺相當不同,孕媽咪們不要搞錯囉!
分娩宮縮(也稱作陣痛)的症狀
當孕婦在生產階段,大腦的腦下垂體後葉會大量分泌催產素,催產素是一種會造成子宮收縮的荷爾蒙,當大量的催產素分泌出來時,會讓子宮、下腹部、骨盆等肌肉出現規律性收縮,且收縮頻率會循序漸進地變得越來越密集,從30分鐘一次、10分鐘一次,逐漸到5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的強度會越來越高,且子宮頸開始擴張變軟,出現落紅現象和劇烈腰痠,最後逐漸進入產程,宮縮大約每3分鐘一次,一次30秒,子宮不斷強烈收縮推擠胎兒,讓胎兒能夠順利分娩出來,這就是宮縮的目的。
宮縮有3種:早期宮縮、假性宮縮、分娩宮縮
不同的懷孕週數,出現宮縮的情形也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的懷孕女性,可能早至第6、7個月,就開始出現假性宮縮,假性宮縮通常在孕婦突然變換姿勢或出力時出現,當出力時,肚子會突然變得緊繃,硬的像一顆球的模樣,有點悶悶痛痛的感覺,還可以忍受的疼痛感,孕婦只要稍作休息,肚子就會恢復正常,這就是「假性宮縮」。
有些要注意的異常情形,若在懷孕20-37週就開始出現真正的宮縮,此時因胎兒尚未發育完全,為了要避免胎兒早產,醫生可能會開安胎藥,請孕婦多躺著休息,讓宮縮慢慢消失,這就是「早期宮縮」。
當懷孕37週後,也就是正式進入懷孕後期的階段,因為胎兒已發育完全,可以正常分娩,此時發生宮縮現象,就是「分娩宮縮」,這在說明寶寶已經迫不急待想出來見面,是正常的產兆。
早期宮縮:
意指在懷孕滿足月以前,發生的不正常子宮收縮現象,陣痛的強度可能會導致子宮頸擴張,發生早產的現象,容易發生早期宮縮的因素包括,多胞胎、子宮過度擴張、子宮發炎、荷爾蒙改變、胎盤功能有異、孕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子宮受到外力撞擊等情形。雖然說,早期宮縮不一定會造成分娩,但若不利的因素累積越多,最後可能會觸發分娩機制。當子宮收縮1小時6次以上,且子宮頸開口大於1公分,就需要服用安胎藥(醫生也要考量孕婦的身體狀況、胎兒的週數與生長狀況,綜合評斷是否要進行安胎),常見的安胎藥包含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類固醇的藥物、硫酸鎂、交感神經作用劑β-Agonists、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Indomethacin Indocin等,醫生會根據孕婦本身狀況給予適當藥物治療。
假性宮縮:
通常在生產前的6-8週出現,幾乎每個孕婦都會經歷,一般來說,症狀包含不規則的肚子悶痛(或痠痛),持續時間短,陣痛強度不會隨著時間變強、疼痛的狀況能夠在休息後獲得緩解。發生假性宮縮的因素多元,例如女性荷爾蒙改變、子宮或胎兒因素、催產素、前列腺素刺激等,而催產素在晚上分泌的濃度較高,因此晚上特別會感受到陣痛的情況。
分娩宮縮:
顧名思義就是即將分娩前的陣痛,正常情況的懷孕婦女,會在37週後開始陸續出現產兆,代表發育成熟的寶寶即將要出來與爸媽見面囉!通常在分娩宮縮前,會先出現一些徵兆,像是腹部有下墜感(表示寶寶的頭部已經下降到骨盆腔內,通常會在分娩前幾週或幾天前出現),另外還有出現落紅(帶有血絲的陰道分泌物,大多會在陣痛前幾天或當下出現)。分娩宮縮的症狀往往包括,規律且強度漸增的強烈陣痛、陣痛間隔越來越短,不會因休息而獲得緩解。
由於宮縮是因子宮的收縮所造成,而陣痛會使子宮頸變薄與擴張,當10分鐘內發生3-4次的規律收縮,則可定義為真正的陣痛,也就是產兆真的來臨了。
早期宮縮 | 假性宮縮 | 分娩宮縮 | |
頻率 | 一小時4次以上 | 不規律,一小時3-4次 | 有規律性,時間從5-10分鐘收縮一次至3-4分鐘收縮一次 |
強度 | 介於中~強 | 強度弱且固定 | 強度會一直遞增 |
持續時間 | 10~20秒以上 | 持續時間10秒內 | 持續時間20-30秒以上或1分鐘 |
疼痛範圍 | 整片腹部緊繃,有下墜感&腰痠 | 下腹部悶痛,有點像月經來的感覺 | 整個腹部有規律性強烈疼痛、下墜感合併腰痠與便意 |
能否舒緩 | 休息也無法緩解 | 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能逐漸緩解 | 休息也無法緩解 |
子宮頸變化 | 有些許擴張 | 不會改變 | 子宮頸變薄且擴張(開指) |
那種情況會出現宮縮?當出現宮縮,該如何舒緩?
造成宮縮的原因非常多,包含孕婦的生理疾病、心理感受、胎兒的健康狀況、外在因素等都會影響。其中,孕婦的生理疾病,舉例:子宮周遭器官(膀胱、腸胃等)發炎,由於距離子宮位置近,身體感到威脅就會觸發宮縮。當孕婦感覺心裡壓力大或心情緊張時,也會容易引起宮縮。最常見的情形,應該就屬搬重物或激烈運動時出現的宮縮。
當宮縮出現時,作法1234:
- 立即停下手邊工作。
- 馬上休息,可躺下最好。
- 辨別宮縮的頻率、強度、時間間隔、發生位置。
- 休息片刻30-60分鐘,假性宮縮應該要消失,若沒消失可能就是真性宮縮,當一小時內超過5次宮縮(10分鐘一次),建議考慮就醫。
結論
規律性是最重要判斷真假宮縮的指標,因為宮縮是陣痛的前兆,如果宮縮狀況很規律且持續性,有可能會進展到產程,若還未進到懷孕後期的階段,就有早產的可能,需要多加注意。
反之,當懷孕屆滿40週,孕婦尚未感到任何宮縮的產兆,此時大多數醫生會給予產婦前列腺素使子宮頸變薄、軟化進而達到催生的作用,以及催產素增加子宮收縮的頻率,啟動宮縮幫助胎兒娩出。
宮縮這個產兆,對於胎兒分娩佔有相當大的重要性,有沒有出現?何時出現?都緊扣著胎兒出生的健康情況,因此孕媽咪們應該多加留意這個產兆喔!
文/Grace Lin
Hits: 326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