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的0-6歲「育兒津貼」懶人包
小玉的寶貝出生已經3個月,小玉看到電視新聞報導說,政府說0-6歲的孩子國家幫你一起養,育兒補助供給民眾申請。
對於在猶豫要自己帶還是送去給保母的小玉,玲瑯滿目的補助條件,看的小玉眼花撩亂,不知道自己符合或是適合哪一種育兒的津貼。
有些人可能也跟小玉一樣,不是很了解多元的「育兒津貼」,有沒有符合補助資格;如果要申請「育兒津貼」要準備哪些資料?抑或者自己帶或家人帶寶寶,跟送去保母或托嬰,補助的金額有什麼不一樣?
種種問題,我們蒐集各項資訊並整理答案,有關政府修改後,最新2021年的「育兒津貼」0-6歲的精彩內容,都在本文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更清楚知道下一步怎麼做,別讓你的權益睡著了,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0-6歲「育兒津貼」相關事宜吧。
文章目錄
「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傻傻分不清楚
2021年政府有更新關於「育兒津貼」的內容與補助金額,在討論各年齡「育兒津貼」之前,我們先來分辨容易混淆的「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有什麼不同。
首先跟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托育種類,「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是不一樣的。
所謂的「育兒津貼」,是補貼給自己養育兒女的家庭:
- 寶寶是給爸爸、媽媽、爺奶或是家中長輩(不管有沒有保母證照)自己帶
- 選擇沒有與政府簽約的私立托嬰中心或幼稚園
- 父母私下委託沒有加入政府托育系統的保母
- 寶寶未經過政府藉由公費安置者
然而「托育補助」以字義來說,就是委託給他人照顧養育的補助,主要分成兩類:
- 公共化托嬰、幼兒園:
簡稱「公托」,這是由政府主辦的托嬰中心,費用比起其他私立、準公共化化托嬰中心便宜非常多,只收月費,沒有學雜費等其他費用,但是名額有限,非常難搶到。
- 「準」公共化托嬰、幼兒園:
本質上是私立托嬰中心或幼兒園,但符合政府規定幾項要件,並與政府簽訂合約,因此,學校可獲得政府補助部分費用,降低家長所需負擔的學雜費。
***請留意「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是不能同時請領的,因為寶寶只會接受一種照護模式,依據父母的需求不同,選擇適合爸媽與小孩的育兒方式,相對的補助也只能擇一申請。
0歲-未滿2歲「育兒津貼」
瞭解「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的區別,接著將從出生到未滿2歲的「育兒津貼」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比較清楚,金額多少,申請條件,申辦需準備的資料..等,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 申請條件:
申請人父母雙方或是監護人,經過稅捐稽徵機關確認,最近1年的綜合所得總額,沒有達到申報標準或是稅率未達20%。
- 申請金額:
2021/08起 |
2022/08起 |
|
一般家庭 |
$3500/第一胎兒女 第二胎$4000 第三胎$4500 |
$5000/第一胎兒女 第二胎 $6000 第三胎 $7000 |
中低/低收入 |
$5000/第一胎子女 第二胎 $6000 第三胎 $7000 |
**中低/低收入戶,可同時請領政府其他相同性質之生活類補助或津貼。
**第二,三胎是指同一父或母,排序第二或第三次序的兒女。
- 申請需準備資料:
1. 育兒津貼申請表
2. 戶口名簿(寶寶要包含在裡面)
3. 申請人其中一方之郵局存摺封面影本,其他銀行也可以,只是有些會需要扣除轉帳手續費。
4. 申請人一方為在臺無戶籍、大陸地區人民或外籍人士者(無者免附),請檢附居留證影本
5. 中低收入戶證明
- 申辦地點或位置:
郵寄或是親自到寶寶設立的戶籍處,當地區公所的社會課去辦理。
2歲以上未滿5歲「育兒津貼」
在年齡分配中,「生理年齡滿 2 歲」至「學齡未滿 5 歲」(於 110 學 年度為 105 年 9 月 2 日(含)以後出生者)的我國籍幼兒。
- 申請資格:
評估幼兒2歲生日,當月已有申請過「育兒津貼」或是「托育補助」,可直接銜接,不用重新申請,條件同上述0歲-未滿2歲「育兒津貼」一樣。
- 沒申請過的可線上申辦或在地方區公所:
線上申請、郵寄或親自到寶寶的戶籍處,當地區公所的社會課去辦理。
- 申請金額:
2021/08起 |
2022/08起 |
|
一般家庭 |
$3500/第一胎兒女 第二胎$4000 第三胎$4500 |
$5000/第一胎兒女 第二胎 $6000 第三胎 $7000 |
中低/低收入 |
$5000/第一胎子女 第二胎 $6000 第三胎 $7000 |
**中低/低收入戶,可同時請領政府其他相同性質之生活類補助或津貼。
**第二,三胎是指同一父或母,排序第二或第三次序的兒女。
2歲以上未滿5歲,若是就讀幼稚園,則補助項目就改成「托育補助」。
5歲以上-6歲「育兒津貼」(入國小前)
此時5歲以上的孩子,政府鼓勵孩子去上學,以銜接未來國小的義務教育。
因此,就讀公立、準公托學校,補助則是比照2-5歲以下的「托育補助」。
私立學校未加入準公共化者,私立幼兒園會協助父母申請,發放比照「育兒津貼」的費用。
新制福利要把握,育嬰留停的爸媽也能請領「育兒津貼」
育嬰留停的父親或母親,原在110年07月以前,前6個月會有育嬰留停津貼,也就是政府會補助給你,前 6 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 60%,且不能同時請領「育兒津貼」,第7個月開始,僅有「育兒津貼」沒有薪水補助。
然而,在110年8月1日開始,領有育嬰留停津貼的爸爸或媽媽,同時可以請領每位孩子1份的「育兒津貼」,所以父母親們請記得,兩邊都要申請,才能顧及自身與孩子的權益。
「育兒津貼」撥款原則
要留意,如果出生後超過60天才提出申請,是不會補發前兩個月的喔。必須要在出生2個月內辦理好出生及戶口名簿登記,政府才可以追溯出生到申請前的兩個月的育兒津貼。
初次申請後,並不會馬上發放,因為需要45天審核日期,是以接受到申請的日期那天做計算,審查通過,撥款原則是在每個月的月底,撥發上個月的津貼,意思是9月底才會給予屬於8月的育兒津貼費用
如果想查詢個人審查或撥款進度,可至以下地方查詢:
- 請向原申請之公所或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查詢
- 或至「國家發展委員會e管家Plus」(https://msg.nat.gov.tw/,須先註冊e管家會員)
- 或至衛生福利部「送子鳥資訊服務網」(https://ibaby.mohw.gov.tw/)查詢
更多「育兒津貼」額外細節或個人疑惑,請電詢你在地的區公所,依據你的狀況聯絡承辦人,詢問清楚相關「育兒津貼」問題。
- 未滿2歲:請撥打各區的社會局。
- 2歲以上:請電洽教育局。
或真的不太確定,到底要打給哪個單位詢問,可以改聯繫區公所總機,請總機幫你轉接相關單位,以利精確得到你需要的解答。
以上是關於「2021年最新0-6歲「育兒津貼」懶人包」的內容,我們收集及整理來源的各項訊息,整合給想要瞭解的孕媽咪或她的親友參考,讓選擇「育兒津貼」的孕媽咪,把握相關權益與補助,記得申請期程,不要超過60天。
讀完這篇文章後,不知道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或者是你也有申請「育兒津貼」的過程,關於「育兒津貼」申請上,有沒有遇過什麼特殊狀況呢?當下怎麼解決或尋求什麼樣的支援呢?
歡迎你一同於下方留言處寫下你的經驗,分享給正為了「育兒津貼」困擾的孕媽咪們。
文 / BoN.Chen
Hits: 43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