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餵寶寶這條路,時間很重要
從前到現在,寶寶營養來源大致有兩種,一是配方奶粉,二是母乳。乳汁是上天給嬰兒最棒的禮物,無添加的食物,具充沛營養素和賦予嬰兒保護抵抗力。哺育方式中,親餵是天然、方便、環保、升溫親子關係..等,綜合多種好處的選擇。然而第一次親餵,你的內心或許會有眾多不安,沒關係的,請跟著我們的文章前進,降低你的慌張感。
我們統整了一些資料,與你分享的內容將包括有:開始親餵的時間、奶量成長關鍵期、親餵穩定期、哺乳結束期,還有母乳媽咪,最在乎的寶寶吃飽沒,接著最後是精彩的貼心小提醒。
文章目錄
1.產後盡早練習,就可以開始親餵
在產檯上,一出生,醫生會讓媽咪和嬰兒立即肌膚接觸,提升親密和安全感。住院期間,鼓勵親子同室,希望媽咪和嬰兒能多一點相處時間,彼此了解以合作未來哺乳之路。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本國政策都在提倡促進與支持母乳哺育,因此醫護同仁們,在媽咪產後3天或出院前,會來病床前衛教,教導媽咪們手擠乳,還有怎麼親自哺育寶寶。
初期乳汁分泌不多,認真的醫護人員或媽咪求好心切,有時會用力的按壓產婦的乳房,希望能有點奶量給寶寶吃,請疼惜術後的產婦們~溫柔對待自己,初乳很濃稠,要移出確實不容易,需有技巧輕輕的推擠,才會有微量乳汁產出,先用30c.c.空針收集,再餵食寶寶,其實這樣營養就足夠。
將寶寶放置母親胸前,嬰兒本能會找尋媽咪的乳房,此時寶寶會微張嘴巴、舌頭舔嘴唇並搖晃著自己的頭部,表示寶寶準備好要吃東西了。當寶寶靠近胸部,吸吮媽媽的乳頭時,會誘發母體分泌荷爾蒙,如:催產素、泌乳素等,刺激噴乳反射,勇敢的親餵道路,如此便踏出了第一步。
過程中不一定都這麼順利,寶貝也還在摸索要怎麼正確吸吮,常常會有咬破乳頭或是草莓奶(乳頭流血)的情況發生。挫折和無助是會的,這時候媽咪們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多讓寶貝與自己練習,嘗試體驗尋乳、含上乳房的經驗,慢慢地彼此就會上手嚕。
2. 產後10-14天,奶量成長關鍵期
產後10-14天左右,是母乳的關鍵成長階段,此時母體的泌乳激素濃度最高,是最好促進奶水產出的期間,趁著胸部脹大,充盈乳腺,盡量頻繁的親餵寶寶,新生兒一次吸吮的量不多,吸一吸就睡著了,平均約2~3小時就餓,整天可餵到8-10次。隨著寶寶不斷長大,餵奶的次數將逐漸減少。
想要增加自己的乳汁量的話,縮短親餵的間隔時間是一個方法,因為這樣可以讓身體知道寶寶需要較多的飲食量,即可藉此追上、甚至超越寶貝需要的奶量。如果拉長親餵的間隔時間的話,就像是告訴大腦,寶寶不需要吃這麼多,你就會逐漸減少下一次分泌量。
半夜是泌乳激素排出旺盛時刻,若寶寶在身邊就盡量餵他,可以提升乳汁量,不在的話也可以用擠奶的方法排空乳汁,有些媽咪在聽到嬰兒的哭聲,也會有脹奶或是噴乳反應。
追奶黃金天數是每個母親珍惜並努力的時光,不過心情還是要放輕鬆~因為心情是影響奶水分泌多寡很重要的因素喔。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有些媽咪找尋各種發奶方法,像是發奶茶、擠乳棒、瘋狂餵奶及擠壓乳房…等,仍是沒有更多奶量產出,以至於情緒沮喪。
其實沒有辦法順利餵奶是很平常的事情,這時候就尋求醫院護理師或是泌乳專家的協助吧。若是影響到媽咪身心恢復,寶貝及家人看了也會心疼喔。凡事盡其在我,但是不要對自己太苛求,我們想要給寶貝愛的母乳,嘗試過了,一切就順其自然吧!喝配方奶沒有什麼不對,讓產後的媽咪有更多元選擇~
3. 產後30天 親餵穩定期
如果你錯過前面提到的黃金追奶天數也沒關係,產後30天,雖然乳汁漸漸穩定下來,但還是些微會成長。此時乳房會容易因為奶水殘留,導致脹奶,有硬塊,嚴重的話會引起乳腺發炎,提醒媽咪記得要時常的親餵或是擠奶。如果寶寶沒辦法準時的喝奶 請媽咪記得一定要想辦法排空。使用溢乳墊的媽咪,請頻繁更換保持乾燥,保護胸部。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可以正確含乳,媽咪乳頭的狀況也會改善許多 一天大概會餵吃到6-8次,時間會比新生兒來的短,但還是有孩子需要安全感,會想吸吮媽媽的乳頭,以滿足口腔及心理需求,持續親餵的好處,寶寶今天吃多少就吸多少,比較不會有過度餵食的狀況,媽咪的味道及乳房柔軟的觸感,都能帶給寶貝許多的安全感及穩定感。
4. 哺乳結束期
持續哺乳沒有規定什麼時間須停止。通常都是媽咪面臨生活改變,像是需要返回職場,或是生病等原因,才會打算結束母乳生活。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鼓勵媽咪們,哺乳至少六個月或以上,以滿足嬰兒營養需求和心理的親密安全感。
所以,只要是在媽咪和寶貝合作愉快,以及身邊和社會環境支持下,都可以繼續餵養。在4個月開始,寶寶會嘗試單一食物,陸續增加固體食品,6個月以上正式進入吃副食品。同時間,母乳仍可供應寶寶至兩歲以上。
副食品餐次變多,奶量就減少,慢慢地停掉奶水,切記不要不擠奶或立刻停下親餵,這樣並不會讓奶量自動退掉,很有可能會引發乳腺炎或塞奶的情形,所以如果要「戒奶」請循序漸進式地退掉乳汁。
5.親餵媽咪,如何判斷寶貝吃飽了沒
餵食母乳,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吃飽?
若是瓶餵,媽咪將乳汁擠到瓶子裏面,量測奶瓶中的CC數再餵食寶寶。由此可知,當餐大概有擠出多少的奶水,可抓出嬰兒每餐約吃多少,預估下一餐可吃的奶量。
親餵的話,我們可以從幾個訊息來看,寶貝是否吃得夠:
- 第一個觀察,媽咪的乳房是不是在寶寶吸完後變得柔軟,原本充脹的感覺下降;
- 第二個觀察,如果寶貝飢餓的話,吸吮的速度會很快,你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規律吞嚥的節奏,從這點可確定嬰兒有喝到奶水,相反地,吃飽後會變慢,不一定會有吞的行為,可能會含在嘴裡,寶寶呼吸變得平穩協調,有時候會將頭轉離開胸部,放鬆身體,有滿足的表情,甚至進入睡眠。當寶寶有攝取足夠的奶水時就會睡得好;相反地,如果沒吃飽,他的情緒容易煩躁。
- 第三個觀察,可參考尿布更換片數,每天至少要有6片濕尿布,拿起來有點沉重,表示奶水攝取充足。
- 第四個觀察,量測寶寶的體重。寶寶在出生的前十天,會有生理性地體重下降,但是在出生後的六個月內,體重如有每月增加500公克,即表示寶寶已獲得充足的母乳。
6. 貼心小提醒
這篇文章提供親餵母親們一些支持的力量,這條道路不好走,決定親餵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短程最少一個月,長期2年。
希望正在哺育母乳的媽咪們,好好愛自己,要有均衡的飲食,液體要補充足夠,時常飲用湯湯水水。有空多休息,餵母奶很忙碌,尤其是親餵的媽媽,只要寶寶餓就要餵食,所以半夜有時要起來,這會讓媽咪睡眠不夠充足,所以平時盡量趁著寶寶睡著的時候,補一下眠,回復一些體力。還有千萬要記得,心情放輕鬆,身體累積的壓力才能跟著紓解,乳汁量才會因此而提升,這樣寶貝也一定可以一起得到正面的回饋。
Hits: 254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