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至主要導覽
  • 跳至主要內容
  • 跳至主要資訊欄

生養寶寶的大小事 - Raise a Baby

從媽咪懷孕初期到一起養育寶寶長大的所有須知,都在這裡學習的到唷

  • 免費線上講座
  • 知識好文
  • 好物推薦
  • 聯絡我們

2021-09-07 by [post_author_posts_link_outside_loop] 發佈留言

目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安胎藥懶人包:了解安胎藥的使用時機、功能與副作用,讓你穩定好寶寶,順利生產
安胎藥

安胎藥懶人包:了解安胎藥的使用時機、功能與副作用,讓你穩定好寶寶,順利生產

分享本文,你能幫助到與你有同樣困惑的人

安安在懷孕中期,發現內褲上,居然有滴滴答答的血不正常流出,腰痠背痛,多休息好像也沒辦法改善這情況,緊張地去看醫生。一看診完就被醫生說要留下來,要住院安胎,持續觀察寶寶和媽咪的情況。

當下聽到「安胎」這兩個字,安安錯愕的留在醫院裡,許多疑惑與擔心湧上心頭,那安胎要安多久,會有什麼樣的治療方式,安胎藥物的使用或副作用會不會讓寶寶受到影響,層出不窮的問題,困擾的安安。

有些人可能也跟安安一樣,正在經歷安胎過程或是身邊親友想瞭解安胎到底怎麼一回事,安胎藥的種類有哪些,功能又是什麼。種種問題,我們蒐集各項資訊並整理答案,精彩內容都在本文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更清楚知道下一步怎麼做,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安胎的大小事與藥物吧。

文章目錄

  • 出現什麼徵兆,就可能要安胎
  • 安胎的目的
  • 安胎前的例行檢查
  • 安胎的方式
  • 安胎藥的使用時機、功能與副作用

出現什麼徵兆,就可能要安胎

安胎藥

通常在還沒有滿38周的孕婦,有下述描述的徵兆任何一項:

  • 出現頻繁宮縮(10/1/1)每10分鐘覺得子宮收縮1次,然後1次宮縮腹部緊繃的狀態,維持約1個小時
  • 不正常的陰道分泌物甚至是出血、大量透明液體持續流出,像似破水的樣子
  • 下腹部劇烈疼痛…等

可能有安胎的需求,請盡快到醫療院所就醫,經由專業醫師謹慎評估診斷,再決定如何安排後續的治療過程。

安胎的目的

安胎藥

安胎的英文名稱為Tocolysis,主要是安定胎兒,避免寶寶提早出生。

在定義上,20~36+6週以前出生的胎兒和出來體重沒有2500公克都算是早產兒,在台灣約有10%的寶寶有早產跡象,每年大約4萬多的孕婦有安胎需求。

太早出生,會面臨到體重、器官..等發育不完全的狀況,存活下來的機率相對就越低,不是不可能,是困難度又再度提升,媽咪的子宮內部才是最適合寶寶生存的地方。

如果真的不慎發生了寶寶想要提早退房的情形,希望藉由多休息、外來的藥物…等等,安定好胎兒,讓寶寶能夠盡量在媽咪體內待好待滿。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最好安到28周以上,生產出來,經由專業的產科醫療團隊照顧,才能讓寶寶承受外在世界給予的挑戰與繼續活下來。

安胎前的例行檢查

像安安被醫院給留下來觀察,即將要安胎的媽咪會有哪些檢查,來評估孕婦是不是可以進行安胎療程及確保寶寶的情形。

這些檢查有:

  • 抽血與尿液常規檢查:

評估寶寶器官發育狀況以及孕媽咪是否適合安胎

  • 內診與細菌檢查:

評估內診的子宮頸開口大小與陰道是否有感染情況。

  • 超音波:

像是例行性產檢一樣,觀察寶寶有沒有符合週數大小、頭圍、體重、器官發育、羊水、胎盤,寶寶生長發育的環境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 胎心音檢測:

監測寶寶心跳的聲音,還有媽咪宮縮頻率的情形。

透過上述的例行檢查,我們可以得知孕媽咪與寶貝的情形,進一步再選擇適合的安胎方式與藥物治療,達到穩定胎兒的效果。

安胎的方式

安胎藥

醫師一定會希望媽咪配合的優先簡易方式,就是務必在床上躺好躺滿,盡量「多臥床休息」,不要輕易下床活動,採用平躺或是半坐臥的姿勢,若是平躺不舒服想變化樣子,也可以翻身側躺,不要維持同一狀態太久。

親友朋友協助躺床的孕媽咪,活動筋骨與肌肉,輕輕按摩孕媽咪小腿,孕婦自己也可以做些簡單伸展動作,稍微扭動一下腳踝關節,增加肌肉張力。

長期臥床的孕媽咪,哪一天解除封令,醫師表示可以下床活動時,請小心,雙腳會無力,要請家人朋友在身邊,協助妳緩慢下床,以避免頭暈或是摔倒的可能。

再依據不同孕期階段,遵從醫師的指示,搭配其他藥物治療方法。

  • 懷孕初期(孕期12週以前):

多休息+藥物治療(安胎藥物或是安胎針)

  • 懷孕中後期:

多休息+藥物治療(安胎藥物或是安胎針)

透過醫師評估孕媽咪及寶寶情形,再決定說,能不能回家搭配口服藥物安胎,還是必須住院才能好好安胎。

安胎藥的使用時機、功能與副作用

安胎藥

在醫師的監測下使用,安胎藥物對於寶寶和媽咪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因應孕期時間不同,安胎藥的功能與副作用也有所不一樣,在此,我們介紹幾款常見的藥物,其他更多細節,對藥物的機轉有興趣,可再洽詢您的婦產科醫師或是藥師。

請記得,配合您的醫師開立的處方和劑量去使用,過程有任何問題都請跟你的醫師提出討論。

  • 懷孕初期(孕期12週以前):
  • 功能:在於維持子宮內膜厚度,穩定養育寶寶的子宮環境,補充富含有黃體素(progesterone)成分的藥物,直到出血症狀改善,或是最長時間會用到懷孕滿12週。
  • 型態:口服、陰道塞劑、針劑三種型態。

用途

型態

藥物訊息

副作用

黃體素

口服或陰道塞劑

優潔通,俗稱小白球

口服會有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和頭暈。

針劑

黃體素的針劑,油性藥劑

分成健保與自費,自費一週打一次就可以了。

注射地方疼痛

  • 懷孕中後期:

功能:抑制或舒緩媽咪子宮平滑肌收縮的情形,避免寶寶提早出來。

用途型態藥物名副作用
乙型 阻斷劑口服或針劑Ritodrine妳得寶(yutopan,ANPO)心悸、血壓下降、頭痛、手抖、呼吸急促、胸痛、肺水腫。 呼吸小於12次/分、尿液小於30cc/hr,若有上述情形請盡速告知醫護人員
鈣離子 阻斷劑口服降高血壓的藥物(Nifedipine)心跳加快、血壓下降、頭痛、頭暈等
平滑肌 鬆弛劑針劑硫酸鎂熱潮紅、心悸、血壓下降、頭痛、呼吸抑制、鎂離子濃度改變、肺水腫。
催產素 拮抗劑針劑孕保寧心跳快、胸痛

不同時期造成寶寶不穩的因素不同,與醫療團隊共同找出影響胎兒的來源,對症下藥,做好安胎的生活和藥物治療,來安定好寶寶,順利生產。

結束安胎的時刻

安胎藥

寶寶安置在媽咪子宮內部,直到足月滿37週就可以準備生產了。

若是有以下情況,在安胎過程發生,可能就會被迫要停止安胎,再由醫師評估指示是否提前讓寶寶出來。

  1. 藥物副作用過大:安胎藥物雖然在正常使用下,仍有些許副作用,在沒有危害或是造成孕婦本身偌大的傷害時,可以繼續用。倘若有呼吸困難、肺水腫..等,可能會停止安胎藥物的使用。
  2. 破水或感染:大部分若是有破水或感染的情況,醫師可能考慮就不要安胎了,讓寶寶出生,在外面由醫療團隊接手繼續養大寶寶。
  3. 子宮頸狀況:子宮頸異常或是已經開指6-8公分,用藥的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好,也會結束安胎的時刻。

以上是關於「安胎大小事,安胎藥的使用時機、功能與副作用」的內容,我們收集及整理來源的各項訊息,整合給想要瞭解的孕媽咪或她的親友參考,讓備受安胎的苦惱不安孕媽咪們,能有個安置心靈負擔的空間。

讀完這篇文章後,不知道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或者是你也有安胎的辛酸血淚或是服用安胎藥物的治療過程,怎麼面對與克服懷孕這關卡呢?歡迎你一同於下方留言處寫下你的經驗,分享給正為了安胎血而焦慮無助的孕婦們。

文 / BoN.Chen

Hits: 8545

分享本文,你能幫助到與你有同樣困惑的人

推薦文章:

  1. 【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
  2. 懷孕初期有出血,是不是流產了!可能因素與處理辦法,通通告訴你
  3. 有子宮肌瘤的話該怎麼治療?6個該注意的日常生活保養方式一併告訴你
  4. 【大解密】為什麼懷孕期間有時會頭痛?簡單舒緩頭痛4大招報給你知
  5. 【懷孕感冒】5個防範懷孕感冒的方法,以及你一定要知道的孕期服藥安全須知,讓你安心度過懷孕期
  6. 懷孕前中後期間會頭暈之可能因素是什麼?如何緩解頭暈有對策

分類: 懷孕, General, 孕期不適症狀與處理 標籤: 安胎, 安胎功能, 安胎時間, 安胎藥物, 安胎藥物副作用

讀者互動方式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主要資訊欄

好物推薦

孕肚細紋肚膜

免費索取

近期文章

  • 懷孕腰痠不再困擾:緩解下背酸痛的方法
  • [葉酸推薦]網路10大孕婦葉酸專業推薦,網友一致肯定
  • 孕期痘痘怎麼辦?孕媽咪可以安心洗顏的去痘潔顏霜在這
  • 初為人母的媽媽們必看!教你如何挑選、烹製、存放和應對嬰兒副食品過敏!還有快速烹製嬰兒副食品的5分鐘秘訣!
  • 孕媽咪的肚皮救星!專為孕期肌膚打造的前導保濕肚膜

近期留言

  • 「Katie」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吳小姐」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mofisa」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鄭小姐」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 「翠絲」於〈【胚胎心跳】懷孕初期,最早和最晚的哪幾週,可測得心跳?若測不到心跳該如何處理呢?〉發佈留言

分類

  • General
  • 好物推薦
  • 妊娠併發症
  • 婦科知識與備孕須知
  • 嬰幼兒常見疾病與保健
  • 孕期不適症狀與處理
  • 孕期產檢
  • 寶寶成長里程碑
  • 懷孕
  • 懷孕初期徵兆
  • 懷孕禁忌與破解迷思
  • 生育/托育補助
  • 產兆、分娩與產後照護
  • 育兒
  • 育兒知識

標籤

不孕檢查 不孕症 五合一疫苗 假性懷孕 公保 公保育嬰留停 分泌物 副食品 勞保 勞保育嬰留停 口服排卵藥副作用 妊娠劇吐 嬰兒發燒 嬰幼兒 發燒 嬰幼兒 腸絞痛 子宮肌瘤 孕吐 孕婦百日咳疫苗 孕期 寶寶 幼兒發燒 懷孕 懷孕15周 懷孕15周產檢 懷孕初期 懷孕初期出血 懷孕多久會想吐 懷孕後期 排卵期 新生兒 月經 流產的跡象 玫瑰疹症狀 產假 產檢 痔瘡預防 育兒 育嬰留停 腸病毒 腸絞痛 自費產檢項目 軍人育嬰留停 軍保 陪產假 驗孕棒

其他操作

  • 登入
  •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 WordPress.org 台灣繁體中文

網站統計

  • 183
  • 548
  • 9,147
  • Twitter
  • Facebook
  • Instagram

Copyright © 2023 · WordPress · 登入